全球芯片危机升级,中国新能源技术成欧盟新目标,阿维塔12南极测试彰显实力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后欧洲车企产线告急,宝马大众公开芯片库存仅剩三周
中国阿维塔12随科考船登陆南极,华为电驱系统面对零下60度极端考验,数据无偿公开推动行业技术突破
今年芯片危机闹得沸沸扬扬,小区那头做汽车零件生意的吴师傅都念叨,说他客户手里大牌电动车,一辆宝马、一辆大众,产线这阵子停得差不多了。原因就是荷兰忽然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股权,导致安世东莞厂的芯片出货量直接跳水,从一天3.8亿颗干到了零,欧洲那边连夜急得16家主流车企给荷兰写信求恢复供货。吴师傅说记得大众那封信还威胁抵制荷兰花卉。当年安世被中国闻泰科技330亿元买下,真金白银砸在东莞建厂,这回欧洲算是尝到技术断供的苦头。在这事儿上,宝马也直接面对库存只剩三周,产线随时可能停,光听着就让人觉得压力山大。
外面芯片危机还没消停,吴师傅老婆逛手机市场时顺口聊到更离谱的消息——欧盟正在憋着“技术换市场”的新规,让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必须交出电池管理、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说是保障供应链安全。她边说边翻朋友圈,评论里不少搞汽车的小老板都觉得没谱:“自己技术追不上就要抢我们的?”这话听着挺生活化。实际情况离学霸抢别人笔记差不远,欧洲这些品牌以前靠技术卡人,现在反倒追着中国要核心成果。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占了五成,欧洲份额一年猛涨30%,可德国大众的ID系列在本土卖不过特斯拉,宝马、奔驰的新能源也被中国品牌卷得喘不过气,这股焦虑透着抢技术的急躁劲。
就在欧盟琢磨这套规则时,中国车企根本没去理会这门外之事,而是在用实际行动彰显实力。有个朋友去年在南极出差,带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阿维塔12一起去做测试。雪地里那台车配的是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面对零下60度的气温,电池、热管理系统都经受终极考验。她记得测试人员还在短暂休息时聊起,如果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电驱能自动识别并调整状态。这回测南极不是作秀,为的是和中汽中心、极地研究中心一起收集极端环境的数据,再把这些数据公开帮助整个行业技术突破。说起来,比起欧盟强推技术共享,中国选择主动开放关键数据,格局完全不同,技术自信溢出屏幕。
不仅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技术进步有目共睹。前阵家里亲戚买了辆比亚迪,听说锂电池技术升级特别快,从磷酸铁锂到麒麟电池,短短十年内实现三轮换代。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全球占比高达37%,而在电机功率密度、控制响应速度这些细节上,对比欧洲还各自高出15%、20%左右。吴师傅闲聊时说,比亚迪一年的研发开销有200多亿,平均每天就是6000万,怪不得刀片电池和混动技术更新这么快。关键是有完整产业链支撑,从锂矿到整车制造,成本比欧洲低了三成。近年欧洲要重建产业链,一座电池厂至少要20亿欧元,三到五年才能见效,心里那点急劲无处可去。
聊到这里,体验最深的还是创新带来的底气。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总投入达到1200亿元,比欧洲同行还高出50%。9号楼那位做外贸的张姐一边收货,一边随口念叨:这波欧盟强推规则,实则暴露自己的焦虑。上一轮技术霸权在德国、法国、英国,曾经提到发动机、底盘调校就信欧洲,现在三电系统领域轮到中国拿话语权。张姐还特喜欢宁德时代的电池,记得去年市场分析时中国电池企业能进全球前列的有六家,不仅稳,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欧洲人如果再打“技术共享”歪主意,最终只会像荷兰那波芯片管制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场技术博弈,真正的答案早已写在实际行动里。南极汽车测试收集的数据,全国各大车企都可无偿借鉴,你若手里有新能源车,遇到极端气温不妨参考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的性能表现。更现实的建议是,关注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新趋势,无论买车还是做行业都可以多搞些数据反馈。如果你身边也有汽车行业朋友,欢迎分享他遇到的新鲜事儿——你怎么看中国新能源技术被“抢”的这场风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