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光环褪色时 三叉戟降价求生 国产车重塑豪华
还记得2017年吗?玛莎拉蒂在中国卖出1.44万辆,三叉戟车标是社交场硬通货。如今上海经销商挂出38.88万清仓价,这个超豪品牌单月全国销量曾跌至30余辆——比八年前缩水超九成。
价格雪崩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真相。
走进展厅的顾客发现:百万级豪车的智能座舱,竟不如20万国产车流畅。中控屏卡顿得像十年前的山寨平板,语音助手总是答非所问。更讽刺的是,某些豪车连360度全景影像都要选装,而比亚迪汉EV早已标配自动泊车。
零件价格才是隐形陷阱。某车主更换大灯总花费8万元,同等事故在国产车上不超过1万。保险理赔员私下透露:“修豪车像拆盲盒,每个螺丝都可能让你破产。”
内燃机神话正在瓦解。当2.0T发动机仍被包装成“技术结晶”卖出天价,比亚迪易四方技术已让四电机独立驱动成为现实。某车企高管曾坚持“客户只爱发动机声浪”,如今他们展厅的试驾车积满灰尘。
微商群体加速了豪车标签的异化。2016年起,朋友圈频繁出现与玛莎拉蒂的方向盘合影,部分经销商甚至推出200元拍照服务。当三叉戟沦为“暴富道具”,精英客群悄然离场。二手车市场的数据更触目惊心:玛莎拉蒂Ghibli五年保值率仅35.1%,比同价位保时捷低25个百分点。
电动化转型的迟缓给了致命一击。玛莎拉蒂首款纯电车型2023年才上市,续航450公里售价却超200万。而此时比亚迪仰望U8已实现原地掉头,华为问界M9搭载投影大灯。一位预订车主坦言:“传统豪车的电动化,像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N97。”
全球豪车市场都在经历地震。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28%,宾利下滑20%。与此同时,国产高端阵营突飞猛进:小米SU7 Ultra发售两小时订单破万,尊界S800上市七天锁定3600单。
这场变革本质是价值体系的重构。老一辈看重百年品牌积淀,新贵们更关心智能座舱能否OTA升级。当年轻人用“智商税”形容某些豪车配置,当38万预算的消费者开始对比亚迪汉和玛莎拉蒂Grecale做参数对比——豪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
上海浦东展厅里,销售员仍在强调“意大利血统”。但签合同的顾客悄悄计算着:省下的30万,足够给家里的比亚迪汉换十年电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