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十一年车龄的油车还能顺利过年检,真不多见了。今天我带着自己那辆陪伴了十多年的老油车去做例行年检,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排队的车型明显比去年多了不少,销售朋友也反馈,最近有些4S店和检测站人流量爆表,大家都开始提前搓时间了。
说实话,十一年的老车,除了机油和刹车片我几乎没怎么动过,每次保养真的就是最简单的换换油片,没搞啥复杂的东西。那天去检测的时候,旁边一位维修师傅跟我聊车,说现如今一线品牌的新车年检手续快得不要不要的,我差点怀疑他是不是没带十年老油车去测。测排放那一块,我前些年换过催化转化器,不过刚才翻了下笔记,好像是五年前的事了,那个成本估算大概在1500到2000块,不是特别准确,好在这次排放还给过。
和隔壁一辆同价位的二手合资车相比,我这台老油车的费油问题显而易见,估算日常百公里综合油耗高出至少2L,省油大概得差个几百块在嘴边。但它让我少跑断腿,商量着去年的刹车片小换了下,凭师傅说法,十一年才换两次也算良心了,技术角度越是老车保养反而更看重细节——哪个螺丝没扭紧都会掉坑里。
检测等候时,我旁边一位车主埋怨:这流程真麻烦,这年头不能简单点?我倒觉得,年检其实像是我们汽车的一次健康体检,别看时间耗着,起码比起修车掏空钱包好得多。只是,现在检测站的拥堵显然反映了市场对旧车续命的需求,尤其是经济压力一大,谁还舍得换车啊?供应链紧张,芯片缺货,这些都说明了汽车市场的微妙局面。
至于技术层面,这次年检让我想到当年参与研发供应链的那些日子。研发像做一桌菜,供应链就是配料顺时的厨师团队。老车维修,有点像临时加菜,没有专业厨师团队支持,很多问题只能靠经验摸索,费时费力。然而零部件的断货和涨价让我生出一种回潮的怀念感,怀念那种只要钱到位,啥配件都能迅速刷出来的日子。
忘了说了,仅凭我这十一年的用车体验,概率上讲,老车通过年检的关键往往就靠刹车和排放这两项硬指标,像轮胎花纹深度差一丁点,有时候就得重跑一趟。不过我估计这也得跟区域政策挂钩,比如某些大城市对排放特别严,省里有地方宽松些,反正样本少,还不能一概而论。你那边年检是啥流程?两小时算快还是慢呢?想听听同样油车老用户的想法。
测试站里的风扇忽悠忽悠吹着,我问了旁边等候的修理工张师傅:你觉得这么多人等检测,车晚几年没换新,改坏了谁买账啊?他笑了,年轻人都看新科技多,谁还买十几年的老头车,我们这些修车的倒是惯老车了,费力没利润,但老客户头头是道,毕竟缓慢变旧也有人情味。我倒觉得他说得挺实在,大车厂叫嚣新潮流,底层修理工却日复一日围绕老车转。
说到这个,供应链不畅那天我也琢磨了一下,配件涨价的远远快于汽车售价的提升,粗略心算我这种车每百公里成本相比五年前起码涨了10块人民币。这还仅限于油耗和保养材料,更别提逐年加重的车险和税费。对比一些新能源车型,省下的油钱能否抵消高昂的维修费?(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件小事我倒有点拒绝接受:检测员指出我车辆灯光调节有点偏差,得去调整下。想到这点,本来想不折腾了,结果还是得安排时间改改灯。唉,这种小毛病忽视了,过不了年检真别怪谁。话说回来,我有时候挺怀疑,这么多年硬着头皮用老车,心里到底图啥?是省钱还是不服老?朋友学长说:车是家里的第二张脸,别面子丢太快。
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老车市场还能撑多久。厂家发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旧车的未来会被怎么样边缘化?会不会哪天年检改成一刀切,老车全面排除?(估计不太可能,但有点担心)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也能帮你对比下同档次车的验车体验?你那里检测排队普通情况?年检时大家最头疼的点是啥?说说呗。毕竟,这个过程虽然麻烦,确实能戳出来不少买车和用车背后的真实状况。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