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那辆老摩托的时候,院子里还挂着点晨雾。周六,没急事儿,考虑着给这车换个机油——它上一回保养好像还得往前扒几个月,岁数摆那儿,13年过去,漆面也褪了,座垫边角都硬邦邦的。原先熟悉的修理铺在县城那边,折去一趟,路上少说10公里红绿灯得停一打,咱这台老车哪还敢在主路上抛头露面?村里顺道查了下手机地图,最近一家摩修店只六公里出头,全程小路,没红灯,那地头我瞅着也顺点。
换盔戴手套,折腾化油器风门,一下把油拉浓,借着早上的凉气,脚一蹬就着火。骑出几百米,机子热了点,再把风门拉回正。村道不宽,两边种的玉米高得能挡个半人,偶不时刮着裤腿,路面坑洼,摩托跳着小步。想着这车其实没ABS,真遇紧急刹车,脚下更要稳。
抵了修理店,一眼认出那老板,人有点愁眉苦脸。开了快三十年,头几年还在镇大路,后来挪了两回,现在藏到了这偏角,看起来这行当也难做。他蹲着给正三轮农用摩托鼓捣轴承。叫我先把车停好,说我这发动机油快抽空了,机盖上的螺丝都磨得发亮。他边干边絮叨:豪爵的机油是他那儿最好一档,说国产车里就算豪爵顶得住。说实话,我听着不知真假,干脆就信了,花了45元,只灌了一瓶,常理说这车得一瓶半,老板意思是“够了,加多浪费”。以前听邻居彪哥说,加机油宁可稍满点,别让发动机干磨,不过看师傅干活也老道,我心里还算踏实。
师傅边加油边咕哝:“现在车子都玩高科技啦,双缸四缸的你不懂电脑,修不来了。”还顺口感慨,连电动助力车现在在村里都饱和了,他店里刚弄了台维修电脑,可用起来还是一头雾水,“年轻人不愿进这行,干不动了”。他顺手还帮我擦了下链条,建议下回可以自己买点链条油常备——这招以前我真没注意过,只知道要看胎压,链条油疏不见底,有次村里老李家车断链就是没保养。
机油加好后第一次点火,声音没明显变化。说句实话,这车老了,什么“新机油润滑感”吧,在村道上开,60码也就能端着跑。偶尔有段路面光滑,想试80码,油门加半把也就那水平,反正没人催,心理作用居多。记得群里有车友吹他换“进口好机油”,发动机声音都变温柔了,基本听个乐呵。
回程路上,遇着季师傅在田里转悠,他喊我:“这老车还不换?”我只能笑笑说“情怀嘛。”其实于我来说,这车停家里不光是代步,更多是那几年跑市场的记忆,瘦狗追着跑,两个少年撑伞共骑还迷路,想起来都是糗事。小镇这边,买新摩托的少了,都是电动车满街跑,有些老车干脆当工具车使。
我把车推进车库,门口花猫又出来拱我,坐车上抽了根烟,一边掰算盘明天骑不骑。朋友在群里发了新电摩体验,说带TCS防滑,我听着稀里胡涂,也没兴趣。等过段时间再去修理店,也许师傅还得叨咕这行业难做。那些老部件,包括风门、磁电机、悍马传动,估计只有我们这些还愿意摁脚启动的车主才还懂。反正,有些事物总要被新潮淘汰,不过,这辆车还在,院子里插着等下一场雨过去再跑一圈——后面的年头,谁知跑不跑得动呢。
那瓶机油包装还丢车篮里,师傅话里说的“车得照顾”,现在看来也对,只是店门外的小野猫和店里的工具箱,都在那边静静地,看车来车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