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挺热闹,特别是咱们老百姓关注的二三十万价位的家用车市场,那叫一个风起云涌。
说到这个价位的轿车,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会蹦出那几个老面孔:凯美瑞、雅阁,还有咱们今天的主角——日产天籁。
天籁这车在国内一直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移动大沙发”,意思就是坐着舒服,开着平顺,特别适合家用。
可时代变了,现在满大街跑的都是挂着绿牌的新能源车,它们不仅省钱,开起来猛,车里的屏幕还一个比一个大,科技感十足。
这就让天籁这些传统的燃油车压力山大。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日产也急了,这不,准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一款中期改款车型,名字也升级了,叫“天籁PLUS”。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PLUS”到底加了些什么?
是真能让这位老将重新焕发活力,还是说只是强行续命,再撑一段时间呢?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看看这车到底改了哪。
从目前网上能看到的申报图和一些消息来看,这次天籁PLUS的改动,主要集中在外观上,说白了就是“换了张脸”。
它的前脸设计跟现在卖的这款很不一样,原来那个很显眼的V字形大镀铬条不见了,换成了一套更扁平、更细密的横向格栅,两边的大灯也变得更细长了,瞅着是比以前精神了不少,有点想努力跟上潮流的意思。
车屁股也做了调整,用上了现在很流行的贯穿式尾灯,就是一条灯带把左右尾灯连起来,晚上点亮后辨识度更高,也让车尾看起来更宽、更整体。
总的来说,这套新外观确实让天籁看起来没那么“油腻”了,线条更流畅,也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但问题是,这种改动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你拉开车门一看,里面还是老样子。
整个车身的侧面轮廓、车架子,包括车里的内饰布局,基本都没怎么动。
这就好比一个人,发型换了,衣服也穿了最新款,但骨子里还是那个他,内在的东西没变。
这种只做“面子工程”的改款,对于见多识广的消费者来说,难免会有点小失望。
更让人觉得有点奇怪的是,这次改款还弄了个“双拼色”车身,就是车顶和车身用不同颜色。
厂家的想法可能是想让车子看起来更个性,更能吸引年轻人。
可咱们得想想,一直以来买天籁的都是些什么人?
大多是三十多岁、四十来岁,追求稳重、实用、省心的家庭用户。
你给一个天天盘算着怎么养家糊口的务实派,配上一身花里胡哨的行头,他自己可能都觉得不搭。
这种想讨好年轻人又怕得罪老用户的做法,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当然,这次改款也不是完全没亮点,最大的变化在动力上。
老款天籁最让人念叨的就是那个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开起来是真平顺,但也确实是真“肉”,尤其是在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油门踩到底,车子也是不紧不慢的,被很多人戏称为“佛系动力”。
这次天籁PLUS终于下定决心,给高配车型换上了一台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尾的标识也变成了响亮的“380”。
这台发动机可不简单,数据上很漂亮,最大马力能到二百四十多匹,动力水平一下子就上来了,总算能在纸面上跟雅阁、迈腾的顶配车型掰掰手腕了。
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变成一个肌肉满满的“健身教练”,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
但是,新的矛盾又来了。
天籁卖了这么多年,靠的就是舒适和省心这两个标签,它的目标客户群体,恰恰是对激烈驾驶、强劲动力需求不那么高的一群人。
他们更看重的是开着舒不舒服,用着省不省心,油耗高不高。
现在你突然给它换上一颗“暴躁的心脏”,虽然补上了动力短板,但会不会让老用户觉得“没必要”?
毕竟动力强了,油耗肯定也会高一些,发动机结构也更复杂,这似乎与天籁一贯的“经济适用”形象有些背离。
更关键的是,在消费者更关心的智能化、车机体验、内饰用料质感这些方面,天籁PLUS似乎并没有拿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所以这个动力升级,感觉就像是给一个偏科生补了补弱项,但他的强项又没变得更强,整体竞争力提升得有点不痛不痒。
把天籁PLUS放到现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大环境里看,你就会发现,它的问题根源根本不在于外观好不好看、动力强不强。
现在所有合资品牌的B级车,日子都不好过,因为咱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实在是太厉害了,它们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
咱们就拿二十万这个价位来说,以前是合资B级车的天下,现在呢?
你能买到什么车?
比亚迪汉DM-i,价格已经打到十七万以内了,这是一台车长接近五米的中大型轿车,用的是插电混动技术。
平时上下班通勤,你可以纯用电,每公里花费不到一毛钱;周末想出远门,它又能用油,没有里程焦虑,而且亏电状态下油耗也才百公里四个多升。
动力上,电动机的响应速度是燃油车比不了的,一脚下去推背感十足。
车里还有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高配还有不错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你再看看深蓝SL03、零跑C01这些车,哪个不是把科技感和性价比拉满?
面对这些对手,天籁PLUS最大的卖点还是那套“大沙发”。
说句大白话,当消费者拿着同样的钱,一边是可以买到一台动力强、油耗低、科技感爆棚,用车成本还极低的国产新能源车,另一边是一台只是换了换外观、升级了发动机的传统燃油车,这道选择题,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合资品牌面临的真正难题,是大家买车的观念变了,它们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
所以说,天籁PLUS这次改款,更像是一场无奈的挣扎。
它努力地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每一步都走得有点犹豫和吃力。
它想用新外观和强动力去吸引年轻消费者,但骨子里那套老旧的内饰和落后的车机系统,却很难打动已经被“智能座舱”惯坏了的年轻人。
它又想守住自己舒适、可靠的传统阵地,但面对新能源车在用车成本和驾驶体验上的巨大优势,这份坚守也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或许,对于日产来说,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可能不是这样左右摇摆、试图讨好所有人,而是应该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既然大家都说你是“大沙发”,那你就索性把这张“沙发”做到全世界最舒服。
比如,用上更好的隔音材料和技术,让车内比图书馆还安静;把底盘悬挂调校得更高级,过任何坑洼路面都像开船一样平稳;给后排乘客安排上更舒适的座椅,带上通风、加热、按摩功能。
把“舒适”这个标签深深地刻在自己的骨子里,专攻那些对科技不感冒,只想要一台极致安逸代步工具的特定人群。
但从天籁PLUS的改变来看,它显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走上了一条更纠结、更模糊的道路。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你就是日产的忠实粉丝,就认准了合资品牌的可靠性和保值率,买车就是图个省心,开个十年八年不操心,那么新款的天籁PLUS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对科技、对智能、对经济性有更高的要求,想体验一下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汽车产品,那么,恐怕天籁PLUS很难再进入你的候选名单了。
毕竟,在2025年的汽车市场,想单靠修修补补就逆转战局,实在是太难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