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团队操刀设计,iCAR V23增程方盒子即将登陆南非澳洲
十万块钱出头的方盒子越野车,这事搁两年前我还真不敢信。现在听说奇瑞iCAR那边把小米系设计师拉来搞了个V23增程版,价格直接扎进新能源泥潭里。邻居老王在群里嚷嚷,说这价位能买到“既能自拍又能跑长途”的硬派造型,简直是给年轻人下了一盘大棋。
纯电方盒子嘛,我也开过一阵。市区里挺爽,高速上就跟手机打游戏似的,一路掉电,看着续航数字心慌得很。有次去郊区钓鱼,回来半路找充电桩都快成探险了。我那修车师傅刘哥还调侃:“你这玩意儿除了摆拍还能干啥?真想豁出去,还得靠油。”
但话说回来,用增程系统整合硬派越野,这思路确实新鲜。我记得前几年卫士插混落地价差点把我劝退——不是谁都愿意为个插混多掏几十万。这回V23聪明在,把发动机当发电机用,不跟你死磕大号电池,也不让底盘背半吨砖头跑戈壁。
最近微信群有人晒朋友圈照片:帐篷、咖啡壶、V23侧脸,配文都是“生活方式”。其实真下沙漠豁车的没几个,大部分还是城市玩家拿来当第二台个性座驾。这点和坦克300刚出来时有点像,但现在坦克涨价减配,不少人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换口味了。
哈弗猛龙、大狗这些对比下来,一个太正经一个太软萌,都没有V23这种社交属性强烈的外观。听销售顺嘴一提,说他们主打先卖到南非和澳洲——那边充电桩稀缺、电网覆盖才40%,搞纯电根本就是做梦。这策略有点像传音手机,当年也是靠非洲市场逆袭,现在奇瑞估计学会门道了。
国内用户呢?别急眼,看样子等海外试水后再优化回来,到时候咱们买的是升级款,比首批上市靠谱多了。有群友自测,说国外用脚投票后2026年第一季度可能就杀回来了,那时候二手市场那些油老虎方盒子估计要跌惨。
还有件事圈里一直有人嘀咕:造型到底抄没抄奔驰EQG?我看某些角度确实有“大G私生子的影”,但销售总是含糊其辞,“灵感借鉴”云云。不过吧,这种风格年轻人是真吃这一套,每次停车场都被围观拍照,有次甚至被问是不是限量版进口货,让我哭笑不得。
冷门配置方面,我翻过说明书发现座椅加热和360环视都有,但据维修师傅讲:“环视摄像头冬天容易起雾,要定期擦。”还有个细节,新款方向盘皮质偏硬,用久了手心滑,不过群友推荐贴膜解决。不少人吐槽空调出风口位置怪异,一吹脸一吹膝盖,小毛病倒是不影响整体体验,就是日常开着偶尔会念叨几句“工程师脑袋咋长的”。
驾驶体验的话,有一次带朋友夜路穿城,高速段切换增程模式安静不少,比传统汽油SUV省心。但也别指望动力爆炸,据技师分析:“零百加速一般般,你要飙车还是算了。”不过续航焦虑是真的缓解不少,据说综合800公里上下,但实际还得看天气、载重啥情况。有朋友夏天开空调暴走一趟,也就七百多公里,还算靠谱吧——反正比纯电踏实很多,不怕临时掉链子。
养护八卦也有,新车型刚上市售后备件紧张,有位同事订了一套原厂轮毂等三周才到货。保养周期销售建议半年或五千公里一次,其实技术员偷偷告诉我们,“只要不是天天下烂泥坑,两年换滤芯足够”。这话听着随意,其实挺管用,我家隔壁阿姨也是这么养她的小SUV,从没出过大问题。
最后雷军那个梗大家茶余饭后总聊,他家SUV迟迟不上线,却让小弟提前截胡越野赛道。据圈内消息,小米团队深谙成本控制,所以这波定价确实狠。而且传统品牌比如吉利雷达、比亚迪那些虽然憋着推新品,可供应链玩转增程系统还是老牌更稳妥一点。但市场变幻莫测,总有人抱死纯电执念,到时候回头发现蛋糕早被抢光,只剩自己孤零零站场边干瞪眼……
至于未来嘛,也许哪天你朋友圈刷屏看到的是澳洲草原上的中国方盒子,再往后一两年,它可能就在咱们楼下排队进洗车房,被孩子指着喊“大G”。世界变化快,下班去修理厂溜达的时候顺便看看工位上的新车型,是不是已经悄悄挂上南非版本铭牌?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见正文碎片及行业交流群闲聊记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