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的聚光灯下,奥迪 Concept C 一揭幕就炸了锅 —— 这边老车迷举着 “银箭重生” 的标语凑前拍垂直格栅,那边直播弹幕里 “这前脸咋有点囧” 的吐槽刷得飞起。
这款卡在 TT 和 R8 之间的纯电跑车,揣着 50-80 万的预售价、2027 年量产的时间表,还扛着 “和保时捷纯电 718 同平台” 的 PPE 架构,甚至把 quattro 四驱也塞进了电池包。
可疑问比亮点更扎眼:无后窗靠摄像头真能替代?800V 快充是 “纸面数据” 还是真能用?最关键的是,奥迪会不会又玩 “概念惊艳,量产缩水” 的老把戏?
这次不聊外观内饰的老套路,就扒扒这台 “想把燃油魂塞进电动壳” 的概念车,到底值不值得准车主等三年。
先说说最吵的设计争议 —— 有人夸它是 “复古破局者”,也有人吐槽 “丢了 TT 的灵韵”。其实懂行的看细节就知道,垂直格栅是致敬 1936 年 Auto Union Type C 赛车,四元素灯组夜间能铺 15 米动态光毯,还有全球首创的双片式电动伸缩硬顶,轿跑、敞篷切换自如,这些都是真功夫。但争议也实打实:无后窗靠摄像头替代,看后视镜得调整坐姿;“囧” 字前脸少了曲线美,跟捷豹 Type 00 比确实少点灵动。
就像那位开了 8 年 TT 的老粉,去看展时摸到阳极氧化铝按键,熟悉的 “奥迪式 click” 触感瞬间共情,可转头看到无后窗又犯嘀咕:“开高速看摄像头能有后窗踏实?” 最后对着钛金属漆面叹气:“经典的魂在,但电动的壳还得适应”。其实奥迪这套 “追求明晰” 的设计不是减配,隐藏式中控屏、羊毛回收面料都是在回归包豪斯本源,只是适配电动化还差点火候 —— 毕竟复古不是照搬旧零件,得把当年的劲儿融进新科技里。
再看大家最期待的 PPE 平台,“和保时捷纯电 718 同平台” 听着香,但怕就怕 “概念惊艳,量产缩水”。平台本身是真能打:中置电池让重心比燃油跑车还低,800V 高压架构能做到 10 分钟补能 370 公里,比奔驰 EQE SUV 快不少。可隐忧也藏不住:供应链消息说量产版可能减配传感器,现在概念车的智驾硬件只有 6 个摄像头 + 12 个超声波雷达,跟蔚来 ET9 的 31 个比差太远;而且零下 20 度隐藏门把手冻住的测试故障还没解决。
版本和参数倒挺实在:基础款单电机后驱适合城市代步,顶配双电机 quattro 四驱主打性能,车长约 4.5 米、宽 1.97 米,CLTC 续航 700 公里,100kWh 电池组比 MEB 平台能量密度高 30%。但跟宝马 Neue Klasse 平台比,PPE 的电芯成本更高,智驾硬件也不如新势力,好在 E³ 1.2 电子架构留了 OTA 升级空间 —— 关键就看量产时奥迪愿不愿把 “王牌” 打到底,要是把 “快充速度” 砍成 “理论数值”,再香的平台也救不了口碑。
性能和实用的平衡更让人纠结。双电机版 765 马力、3.6 秒破百,日常开还能稳住平顺性,主动液压悬架过弯比老 TT 还精准;可线控转向有 0.3 秒延迟,连续过弯时方向盘反馈跟不上,1980kg 的重量也比保时捷 Taycan 重 145kg,对操控是隐形拖累。
北方有位准车主就犯难:想买四驱版应对冰雪,看中 700 公里续航能跨省自驾游,可问 4S 店本地 800V 高功率桩覆盖率,销售答不上来;电池质保政策也没明确,他吐槽:“加速再快,冬天续航掉一半、充电找不到桩,也是白搭”。说到底,奥迪还是犯了传统豪华品牌的保守病 —— 太怕丢老用户,反而没抓住新需求,想平衡性能和实用,却两边都没做到极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