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涨、海外逆袭、“科技平权”……上汽集团现在这架马车,真不是闷声发财那么简单了
咱直说,现在汽车圈谁要是还拿20年前那套“合资为王,自主陪跑”的套话讲故事,估计要被笑掉大牙了
你说现在市场乱不乱?比起股市还真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战一茬接一茬,新能源技术卷到飞起,全行业都在喊“转型”,但每次新风起,会成功的不是喊口号最响的,而是跑得最实诚的
这不,2025年刚进下半年,主角上汽集团“七连涨”杀出重围,谁还记得前几年还一度被唱衰,说什么江河日下,老大哥地位不保?
就这么悄悄地,一场颠覆,开始了
谁能想到,“卖一辆有两辆是自家”这种以前只在手机里才有的抢占率,如今发生在车圈,而且主角还是历史包袱蛮重的上汽
说起这成就,背后的操作可不是甩个logo就能拿下的
先来掰扯掰扯
有个问题在这里摆着:今年车圈一连串的价格战,真让大家买得更安心了吗?或者说,是谁在扛住短期冲击,熬出来看到长远胜利曙光的?
刚公布数据,上汽1-7月销量239万辆,同比涨15%,七个月连线走高,一个大集团就这么撑下所有风浪
你大概会问,是不是哪款爆款车型撑起来的?
其实,根子还得归结于内部的大修大治
上汽和很多国企很像,过去牌子多,资源散,协同差,“串门打架”的内斗分分钟把好牌打烂
摸爬滚打七八年,一场“组织重构+战略重塑”不仅口号喊得响,还真落到了实处
找准了两根骨头——大乘用车和大商用车,合资自主、研发创新、技术出海、小算盘都并到一块,有事“撸起袖子一起干”,没事咱也群众路线听听一线声音
显然这个法子起效果了,上汽自主品牌,今年前七个月干了151.8万辆,同比暴涨23.3%
说白了,十年前说自主还是“低价、低质、没活力”的,谁还能想2025年这一波变成了主力军?占比一举涨到63.5%,三台车两台出自自家工厂
不是电动车就是混动,就是新技术就是创新,老套路真的是要淘汰了
MG4,一上市24小时订单1万1,这种效率以前是新势力们玩得转的,如今国产老字号也能下场
想想全流程14个月从立项到下线,砍掉40%时长,这背后不是光凭鸡血,是生产、研发、供应链一条心的深度协同
再看细分品牌
荣威靠DMH超级混动刷了7月销量54%的涨幅
MG品牌靠国际盘子有34%的“质变”
高端的智己虽然还在爬山,7月终端交付7027辆也挺有诚意,20万元以上“站住脚”不是轻松事
可以说,“拉低门槛,突出特色”,各路打法都摆上台面
不过,咱还得八卦一个老生常谈——技术这事,真不是“谁吹得响就谁强”
新能源这一波,上汽咬紧安全底线,不跟风卷虚高续航,专攻“魔方电池”,零热失控50万辆,安全标准比国标高30%
瞧瞧嘉定实验室钢针穿刺实验,半固态电池被扎10下烟都没冒,别说冒火
在这种背景下,MG4成了下一个搭便车的“科技吉祥物”
为啥说“平权”能进阶?董事长王晓秋一句话“平权本质是普及化过程”
意思就是,不玩那套“科技只给有钱人看”,要的是全社会真正受益,大众买单了,技术才算真有用
所以上汽做得狠,花头并不是光在旗舰车;从电池包、到智能驾驶,走的是平台化路线,低价也能享受新鲜货
说回智能化,家里有老智能车的都懂,辅助驾驶能不能用是个良心活
智己IM AD系统,用户渗透七成,ETC高速通行、无保护掉头,一个“无接管”猛如虎
友道智途在洋山港干了50万标箱智能重卡运输,L4级商业化全球第一个
这点比很多沾光炒概念的新势力实在多了
想必这波创新不仅自嗨,还真让用户感受到了
再瞅生态协作这一块
去年跟OPPO搞的联合,就地实现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联动,没信号换车机,来电话切私密,谁用谁知道那种“好用就是爽”
你还觉得这些只是噱头?上汽和华为的“拆墙合作”,签了“尚界”项目,直接把华为智行那一套智能出行方案塞进自家产品,“软硬通吃”,生态一体化,说白了就是把各自强项汇总后重新洗牌
今年还接入了火山引擎大模型,联合OPPO继续深化,未来出门、进家、办公都能一条龙联动,那场景真有点像“理想生活不是梦”
“尚界H5”出世不远,主打20万级大众市场,搭载ADS 4系统,纯电655km、增程1300km,续航要什么有啥,期待指数拉满
有人可能疑惑:这样合作牢靠吗?其实,底层逻辑一点也不复杂
华为擅长的是智能前沿,全链路解决感知、算法、芯片、系统,上汽则负责制造落地,从研发到售后全流程把控
以前“油水分离”,这次“混成汤”了,谁都不能单独称王,但合力可能打爆市场
风头高涨,怎么就没被海外风浪打翻?
上汽人家才不是“割一波快钱”,而是摁着全球化打法一路“派对到底”
在比利时卸了一船MG HS不稀奇,稀奇的是,欧洲为了环保和政策变轨,把HEV推上了风口浪尖
MG响应得不是一般快,适配改版本上线,欧洲市场一季度终端交付18万辆,两位数暴增
在西班牙,PHEV市场冠军归MG HS;挪威总销量杀到第五,自己人在欧洲都傻了
MG ZS Hybrid+在英国半年破11000台,市占19.7%,细分市场甩过丰田Yaris、日产Juke等等国际大佬,这曝冷门还不够炸裂?
再往后,上汽三年要在海外再搓出17款新车,SUV、轿车、MPV一个都不落,外加固态电池、辅助驾驶本地化,咱自主品牌的“出海史诗”这就开始写了
你要说,这都是运气?还真不是
不是每个企业扛过低谷都能走到上汽今天这格局
关键在人家学会了埋头收官整合,把过去分散内耗改成高效协同,但凡有一点松懈,可能销量线就断了
会不会明年又被逆袭打回原形?可能,但只要这种调整基因已经扎牢,长远的生命力不会靠一城一池
当大家喊着卷技术、卷性价比时,上汽却用1000多个日日夜夜提前布好全球局
这家车圈“老地主”,不靠押宝单品或“PPT造车”,而是在既有体量上稳步跨界新模式
看似慢,其实弯道就快了一个身位
圈内热闹喧哗,谁都想“趁风口飞”,能扎扎实实磨炼出这股耐心和战略眼光的,不多
能一边刷出销量红榜,一边还把自主品牌盘活,技术安全做到极致,大规模上智能驾驶,这才是真正的“七连涨见真章”
有了这些经历,任市场怎么卷、资本怎么嚷嚷,上汽有底气继续协调每一位,出招不慌,不靠一时噱头活着
走到今天,战局已经不在于谁能玩谁了,而是谁能持续跑到最后,谁最擅长将每一次风口变成一次自我进化
上汽还不是唯一赢家,但这一次,他们用事实证明,靠谱的自主+技术深耕+全球联动,只能通向一条路径,就是长期主义
问一句,你觉得上汽的经验,是不是能启发现在不少“天天自嗨”的新势力?趁热还能再跑几年?车圈的下一个大赢家,你压谁?
留言区说说,你最期待哪一款新车型,还是最关心技术平权、海外逆袭,参加讨论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