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陪伴八年的老伙计做个保养。
去年赶上趁特价入手了比亚迪e2,纯电续航亮点,官方说405公里(实际估算321公里左右),这还不算充电效率的事。开了一年,跑了大概33261公里,日常上下班基本全电,节假日偶尔拉家人出去转转。你知道吗,一度电我算过,成本才2毛9,感觉比坐公交还便宜。这车的优点挺明显的——便宜、省心、静音。打个比方,电池用个五六年没啥问题,热心朋友还说,养车成本越来越低了。
随便问问都知道,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效率是差异最大的两个。比亚迪这款,充电速度快,家用快充半小时充到八九百公里的续航(这得看充电桩功率,别太官方数据)。而且,电池用料讲究,看得出厂商正在降低成本想着下一代固态电池更耐用,续航翻倍的可能性挺大。你说,要是未来固态电池真的普及,那我们这些老伙计还能坚持多久?我猜,除非技术爆发,现在还是要随心应变。
开了这么久,突然想起去年国庆自驾游,载着一家人,从运城到贵阳,差不多三五千公里。路上不停的充电、休息,有点像吃自助餐,想吃啥就点啥。那次换了点机油,迈腾当年23万多入手的豪华版,真挺值。 不过啊,我得坦白,自己对大排量车的感觉不怎么喜欢,开起来是舒服,但油耗确实是个坑。这几天还在想,要不要考虑换个豹5之类的更智能、更省油的车子。
说到换车,早前我打算换个新款,本来想升个配置,考虑到差价挺大,置换补贴停了以后,就决定让迈腾再多日子。您知道的,车的保值率不低,折旧得算,百公里油耗大约7-8升,燃油成本随着变得不那么稳定,尤其是今年又涨了0.5元/升。假设平均油耗7升/百公里,8元/升,一次跑一百公里得花56元。久而久之,感受到的养车压力比电车还巨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原来迈腾的维修纪录中,一次换个刹车片就得1200,动手能力不强的朋友可能要花一倍。比起电动车少了维护烦恼,但万一出了点小毛病,修理费能把你吓一跳。车厂的供应链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的快递物流,零件愈多,供货愈复杂,越容易出问题。像我朋友开的那辆老朗逸,买了五年了,最后全部自己拆装,才知道太多看不见的细节。
你在想啥?是不是觉得我说得太碎?别急,搞清楚一个问题:比亚迪和大众哪个更靠谱呢?不好说。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成熟了不少,做工比以前也更细腻。大众的车,品质没得说,但价格也不便宜。同价位的插电混动,我觉得比亚迪的优势在于续航和充电成本,真到要跑长途,还是比传统车划算。
倒是觉得,未来固态电池要是真的成熟普及,电动车的门槛可能会大大降低,里程、充电速度都能大幅改善。问题是,谁又能保证,现在我们用的这几年,是不是都还安全?毕竟,车子里埋着的电池,跟炸弹似的,出点事就麻烦。
你说,未来几年,谁能想到液态电池会不会变得像电池芯一样不起眼?更生产它的工艺复杂,成本高。像我猜测(别太当真),或许,固态电池能带来更好的充电体验和更高的安全性,但要达到量产,得等个三五年时间。
买车还是要结合实际。我心里挺明白的,我这台迈腾,开了那么久,油耗也算合理,大概百公里上升到8升左右(粗算了一下,体感也是)。它的保值率我估算,大概还能剩二三成,虽然不算太高,但拿来当老伴还算稳妥。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就是换新车后,感觉少了个老朋友,车里那些回忆,突然就变得稀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真的要换个新伙伴吗?还是打算养几年,静待技术成熟的那天?其实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只是,我想,也许我们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理由,比如那份固态电池带来的惊喜,也许下一次,换车不再是一场赌局,而是一场幸福投资。
顺便说一句,这天我还注意到,车行里新上了几款电动车,睁大眼睛盯着一辆比亚迪的最新模型,好奇它能不能真把我这个老兵甩在后头。你觉得,谁会成为电动车的王者?或者,还是传统的燃油车会一直混迹在我们生活里?真想知道,有没有一种中庸之道,大家都能接受。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