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雅马哈兴鹰125这车,就是个大型人类迷惑行为观察样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这车,我说你图啥?他说好看,省油,好骑。我说别人家ABS都快成买菜车标配了,你这啥也没有,价格还硬得像块传家宝,你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他一脸虔诚地跟我说,你不懂,这是雅马哈。
那一刻我悟了,坏了菜了,这已经不是工业产品讨论范畴了,这是玄学,是信仰。
一台125小踏板,在中国这个卷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摩托车市场里,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通勤,是买菜,是成为外卖小哥手里最可靠的生产力工具。这片市场早就不是什么蓝海了,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恨不得把对手的底裤都扒下来做成自己的座垫。今天你多个USB充电,明天我就敢给你上TCS,后天他直接把价格打到你姥姥家。
大家都在掀桌子,都在玩“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卡车流。
这时候雅马哈在干嘛?它非常优雅,非常体面,端上来一盘兴鹰125,配置突出一个朴素,价格突出一个自信,仿佛在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臭要饭的。
这操作,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原来看文章里那个叫小罗的车主,选车过程简单得像是顿悟修仙。朋友有一台,他看了一眼,“诶,成了”,然后就直接掏钱。理由是“长在他的审美点上”。这种理由你根本没法反驳,因为审美这东西,就是最坚固的茧房。你跟他说性价比,他跟你说设计感;你跟他说配置低,他跟你说品牌调性。这就像你跟一个果粉说“你看XX手机200倍变焦”,他只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你,然后轻轻抚摸一下手里的iPhone。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然后是空间,说能放头盔雨衣,踏板也能拉东西。这话说得,就像在夸一个大学生会自己吃饭一样。大哥,这是踏板车,是压缩毛巾展开前的终极形态,装载能力是它的天赋神通,是出厂自带的金手指,这也能算优点?隔壁豪爵、UY哪个不是肚里能撑船?这不叫优点,这叫尽了本分。
真正有意思的是操控和那个叫“创核科技”的玩意儿。
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在各种缝隙里求生存的中年人,对这种灵活性是有体会的。有时候你真的希望你的车能变成一条泥鳅。兴鹰125在这点上确实没得黑,雅马哈的操控底子摆在那,属于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的类型。但那个“创核科技2.0”,什么ASST动力辅助,额外提供3秒驱动力。讲真,这不就是个带点兴奋剂效果的起步电机么?
说白了,就是红绿灯起步的时候,背后有个人帮你踹一脚,让你比别人快那么零点几秒。这个功能好不好?当然好。但雅马哈把它包装得像是给自行车装了任意门,这就很“表演性”了。这套操作,本质上不是为了技术跃迁,而是为了给用户的“信仰”充值,让你觉得“你看,我的雅马哈就是有别人没有的黑科技”,哪怕这个黑科技的实际作用约等于无。
最后,也是最炸裂的,关于ABS的讨论。
小罗说,“一个125的小踏板,速度快不到哪里,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要有足够强的安全意识,管住右手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我听到这句话,脑子里直接响起一片烂梗合集,典中典了属于是。
这套逻辑,就是典型的“金钟罩铁布衫”理论。只要我心够诚,拳头就打不到我。我管你右手练没练成独孤九剑,马路上突然杀出来的老头乐,它可不跟你讲武德。你以为你是叶问,一个打十个?现实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摩托车安全的关键也不全在你,在于那些你永远无法预测的“马路三大门派”——老头乐、电驴侠、鬼探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安全配置这东西,就是你和阎王爷中间的那道防火墙,你可以一辈子不用,但不能没有。雅马哈把这道墙给拆了,然后告诉你,只要你跑得够稳,阎王就追不上你。这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所以,兴鹰125这车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台通勤工具,它是一个筛选器,一个信仰的图腾。它用高价和低配,精准地筛掉了所有追求性价比的用户,留下的,全是像小罗这样,对雅马哈这个品牌有近乎宗教般狂热的信徒。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雅马哈车主”这个身份标签,是“我懂车,我选的是品质”的自我心理满足。
这套逻辑,奔驰玩得最溜,现在雅马哈也开窍了,也悟了。它不跟你卷配置,不跟你拼价格,它直接釜底抽薪,跟你玩品牌玄学。因为雅马哈非常清楚,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得比别人大,而是直接告诉一部分人,我这个蛋糕是神赐的,吃了能上天堂,而别家的,都是工业糖精。
所以,别问值不值。
问,就是“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不懂,说明你还没“悟”。
这玩意儿,它不渡穷人,它只渡有缘人。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