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一个地儿,看见个稀罕事。
一辆新崭崭的雅迪,刚从店里推出来,屁股上就挂了张牌。
蓝色的,亮晃晃的,像个刚出生的婴儿。
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词:完了。
说真的,想起那几个月,我心里就窝着火。
你但凡走进一家电动车店,那老板都能给你演出一出来。
拉你到角落,压低声音,那眼神跟演谍战剧似的,告诉你:“哥们,就这几台了,旧国标的,卖一台少一台。”
什么“绝版神车”,什么“未来理财产品”,什么“再不买就得推着自行车上班”。
那帮人眼里,就没有什么情怀,只有清库存。
他们就是看准了咱们这帮打工人,怕麻烦,怕被罚,所以就卖你个焦虑。
结果呢?
就这?
就一个牌照?
我这拳头都准备好了,结果人家跟我说,咱们只是和平上牌。
行吧,既然都上了牌,咱也得认了。
现在摆在眼前的,就是这堆号称“新国标”的雅迪、绿源们。
那第一个槽点,跑不快。
25公里每小时,你骑着它,感觉就像你妈在后面用绳子牵着你,永远不让你撒开腿跑。
我估摸着,这速度,连城里的共享单车都敢朝你挑衅,简直是给“佛系通勤”下了一个硬性定义。
可你别说,这车还真有点“脾气”。
有一次我骑新车上天桥,那坡陡得跟华山论剑似的,我心里都准备好要下来推了,结果它一扭油门,诶?
给力!
那股子劲儿,直接就把我从坡底推上去了。
原来这帮人把劲儿都藏在扭矩里,专门对付这种“上坡难”。
这就跟人生似的,平路走得慢,但到了坎儿上,它能拉你一把。
这,叫曲线救国。
还有那车身,以前的电动车,用个两年,一过坑洼路,那塑料壳子就跟唱戏似的,“嘎吱嘎吱”。
现在新国标对塑料用量卡得死死的,厂商没辙,只能老老实实地用钣金。
你一摸,那手感,是实打实的。
绿源那些新玩意儿,摸着像个小钢炮,沉甸甸的,踏实。
这玩意儿,就像以前的诺基亚,不求花里胡哨,但求摔不烂。
我觉得这个变化吧,不是为了“好看”,纯粹是“为了活命”。
谁也不想充电时,家里那辆雅迪变“野迪”了不是?
这不光是安全性能提高了,更是让“电动车上牌”这件事儿,多了几分安心。
说到人性化,我得再吐槽一下那脚蹬子。
以前上牌,那玩意儿就跟个身份认证似的,屁用没有,还天天打你腿。
现在好了,可以不要了。
这简直是新国标电动车给我们最大的恩赐。
这件事儿,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
以前的电动车,是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的“灰色地带”,什么都想沾点边,结果什么都别扭。
现在它终于明白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就是一个纯粹的代步工具。
它不再纠结自己是自行车还是啥了,它就是它,一个踏踏实实的长续航工具,为了我们每天的柴米油盐而生。
所以,这整个电动车新国标的落地,我看着,心里挺矛盾的。
一方面,它终结了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
以后路上会更安全,火灾事故会更少,这是一个无法反驳的好事。
但另一方面,它也像给一个在野地里撒欢惯了的野孩子,强行穿上了校服,还定了门禁。
他或许是更安全、更文明了,但身上那股子说走就走的劲儿,是不是也跟着一起,没了?
我看着那辆挂上新牌照的电动车,汇入车流,安静、平稳,像个循规蹈矩的成年人。
它很好,好得无可挑剔。
可我一转头,看着车库里自己那辆伤痕累累、塑料外壳吱吱作响,但解了限速能跑四十多码的老伙计,心里就有点痒痒。
那玩意儿虽然不合规,但它承载了我多少个快要迟到的早晨和疲惫不堪的深夜啊。
你们呢?
是想换一辆“乖乖仔”,还是宁愿跟自己的老伙计,继续在马路上当个“野孩子”?
来来来,评论区里,我等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