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plus这周销量只有1400辆,咋说呢,真心有点唏嘘。反观同门兄弟,海狮06ev跑到4600辆,海狮06dmi也紧跟着2200辆,这差距有点悬殊。还记得宋plus当年可是SUV销冠,月销峰值甚至逼近6万辆,咋就跌成这样了?
我这两天跟卖车的朋友聊过,他直言:宋plus这价格,没车的真不太吃得消,除非你换车带补贴,要不然买海狮靠谱多了。我翻了翻笔记,宋plus裸车价格在12-13万之间,这个价位对很多首次购车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有点高。换个角度讲,这就像外卖费涨价了一样,吃了很多回头客,但新客户却开始观望了。
更关键的,我觉得比亚迪自己玩砸了这个定位。王朝系列车型的设计越来越偏运动,尤其是低趴,像汉L那鼻子扁尖的造型,搞得五米多长的车反而没啥气场。根据我接触过的成家消费者反馈,他们更喜欢空间感强、宽敞实用的SUV,运动风太重反而拉低了生活体验。说实话,王朝系列的消费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讲究家庭实用的,运动范儿这块真的不属于这群人。海洋网才是应该背这个锅的地方,结果两边搅在一块,结果弄得既不专业也不讨喜。
这让我想到,几年前宋plus那是一个月没车排队都拿不到,那阵儿穷人买车还得把价钱压得死死的,竞争对手少到爆,基本是玩垄断。可现在竞争太激烈了,12-13万的区间海量SUV等待着被选中,不管是尺寸还是配置,都能找到比宋plus更有性价比的。例如去看看哈弗H6,车大气、配置高,价格还差不多,消费者根本不用纠结。
但从研发和供应链角度看,车企产品迭代提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不断推新品是好事,满足更多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对宋plus来说,海狮06就是它的换代款,这意味着市场资源和研发资源全往后浪身上倾斜了,宋plus作为前浪自然要退场。说白了,宋plus现在的销量就是被自家兄弟海狮06吃掉了,没啥吹灰之力了。
顺便说下,宋plus打价格战的做法也没那么简单。船到桥头自然直,但它要从被动供给切换到主动冲击市场,需要在供应链的自由度和弹性上花大功夫。这个过程其实就像做饭,你得提前备好所有食材,还能在半路上临时调整口味,才能做出受欢迎的菜。可我感觉,比亚迪在这方面还有点磨合不足。
我前天开车路过一家修理厂,师傅跟我说:现在消费者啥态度?买车前问的配件可方便了,之前能整就行,现在净挑细节。宋plus这款,保养频率和配件价格其实比海狮要略高,用户维护成本自己心里有数。听着这话,我心里想,车卖得越来越难,并不单是设计和价格问题,还有日常使用的感知体验。
其实说句实话,我没细想过,宋plus的性价比究竟是被海狮打败,还是整体市场趋势所限,抑或是比亚迪自己产品线调整下的必然阵痛。可能全都有。毕竟,车型更新换代,需要时间积淀口碑,短时间内销量下滑也不算特别惊讶。
说回海狮,个人感觉这车在尺寸和续航上更贴合当下主流需求,尤其那些上下班通勤或家用的消费者,会比较买账。尽管我不太确定4600辆的快速增长是消费者偏好转变还是仅仅促销推出来的数字,毕竟周销量波动不小。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宋plus与海狮06这两台车,如果换个市场策略,比如宋plus多照顾首购用户,海狮06加强家庭实用,是否还能拉开更清晰的市场分界?(这段先按下不表)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细节,就是我上次去4S店拿资料时,销售人员二话不说给我讲:宋plus换代那事,已经板上钉钉,海狮就是它的延续,毕竟人家想做整体IP联动。这句话让我觉得,比亚迪这波产品规划其实心思挺深的,想把王朝和海洋两个体系彻底分开铺开,但执行上还有些迷糊。
一个乱七八糟的猜测:假如宋plus当年能以更合理的价格区间进入市场,能不能延续那几万的热度?或者说,这种爆棚的销量,是不是早晚的事而已,不管谁来接盘,最终都逃不过被后浪替代的命运?
你会怎么看?会不会比亚迪在2025年下半年给我们讲一个宋plus传奇终章之外的故事?或者,海狮06能顶住压力成为新的现象级爆款?这些答案,可能还要等几个月才能窥见一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