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两千多万是什么概念?不是咱随口唬人的那种“上亿”,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1.2245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俩家伙一年的工资。
别说普通打工人了,哪怕是财大气粗的NBA球队老板,见这数字也得愣神一会儿。
“这钱都能直接买下一整支小球队了吧?”谁要是这么调侃一句,绝不是没道理。
最近,关于马刺球迷朋友圈里刷得飞起的热帖,不外乎是文班亚马和福克斯这对全新的“双核组合”。
前脚福克斯签下那份让人咂舌的4年2.29亿美元合同,年薪直冲5725万,后脚传闻文班亚马明夏或许就能拿到“一步到位史上最顶”,5年3.26亿,平均年入6520万。
给大家掰掰手指头合计下,两人下赛季工资加一起,就妥妥破亿,两人撑起半个球队都绰绰有余。
这工资数字堆出来,上赛季库里跟巴特勒联手都没这么能“卷”,勇士顶薪情侣组合总和也才1.14亿。
至于勒布朗詹姆斯、东契奇?也只能望而生叹,被甩出一条街连重影都够不着。
真应了那句话:风水轮流转,联盟“神豪榜”早晚要出新秀。
但话说回来,文班亚马想真把3亿多到手,也不是说签就签的。
联盟玩规则那会儿比打球还溜,单看“指定新秀条款”,你会发现想当就能当顶薪新秀,那是不存在的。
它要求啥?明摆着:必须在2026-27赛季获得MVP、或者最佳防守球员,实在不济挤进个年度最佳阵容也得算。
当然,别诈唬自己,“全明星”、“防守一阵”什么的都不算,规则刚调了,指着凑数据混合同?NAIVE!
文班的“附加题”,每个字都写着“困难”二字,真跟小学奥数一样,只有能人能走通。
更揪心的还真不是笔试,而是他身体能不能撑下来。
去年右肩血栓那事儿,直接让他赛季报销,才打了46场球。
联盟铁律写得明明白白,你要想讨顶薪,首先得符合出场65场,否则前功尽弃,MVP当选了也白扯。
咋一听,这事像在考验运气,“今天拉伤了没?明天住院没?”但其实NBA向来讲究的是铁人。
你看勒布朗那身体抗造多少年,才混成一线巨星。
文班这一摔题,打满一年成了生死劫。
顶薪路上,最不靠谱的居然是自己的健康,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翻回头看看福克斯,他倒是爽快,签字画押,合同里干脆没有球员选项,也没有交易条款。
等于自愿把自己“绑”在圣安东尼奥,明天球队不行了也得陪着头铁。
可饶是这般豪气,也架不住外界议论纷纷。
有大V就嘲笑,“福克斯打哪队都压不上风头,怎么就配得上顶薪?”
更何况,新人卡斯尔、哈珀都在磨刀霍霍,位置打得还跟他重叠。
这一锅粥搅得教练组头都大了,战术板都不敢敲响。
人多,钱也多,但怎么排兵布阵,马刺自家人才知道。
其实说到底,大合同里暗藏的最大炸弹还是薪金空间。
据薪资专家估算,等到2027-28年,福克斯与文班两个人工资加一起就要吞掉球队1.22亿美元。
那年工资帽预期才1.71亿,两人直接占比超七成,剩下那么点儿,全队还得养十来号人。
换句话说,板凳球员统统“底薪拼盘”,一顿操作猛如虎,到了最后也只能靠主将硬扛比赛。
角色球员想出彩?一句话,饭都快没得吃了,还谈什么表现?
要是万一遭遇伤病潮,那就麻烦大了,“有钱别的队抢,没钱自己看着办”。
资本游戏就是这么现实,主力吃肉,替补喝汤,还得没油没水的那种汤。
更辣眼睛的预测还在后头。
假如文班保持成长轨迹,等2031年他搞不好还能签下更夸张的新合同。
说实话,圈子传闻到底夸张到什么地步?
有业内人士直言,届时可能5年要价高达5亿,年薪高达1.19亿,一场球没开打进账都赶上一众美国人十年辛苦劳作。
想当初康利签1.53亿时舆论多么炸锅,现在呢,腰包鼓起来的多了,人人眼里都是“市场价”。
调侃一句,NBA工资膨胀速度比美联储印钞机还来得凶猛。
以前看见百万合同是羡慕,如今三亿五亿都能见怪不怪,感觉自己真的是年年被物价教育。
咱们就说说文班的商业价值。
他刚走进马刺,波波维奇就憧憬“这娃能逆天改命五十载”。
老板一边脑补冠军游行,另一边研究账目表,手头算盘都拨坏了。
文班真能拿下亿元合同后一签,老板每年都扔进去超过一亿,养活一个城市小企业,带赚还是赔钱,全看战绩说话。
可马刺老铁们有一万个愿望:但凡能再现GDP时代激情,那一切账单都值得。
嫂子们直接幻想,自己开的餐馆可能哪天专接文班工资红包,分分钟包场豪华牛排馆。
你说文班的魅力是天赋,他的“带货能力”其实也是球队生存的保险单。
买卖维系在明星身上,不出意外就是连锁反应,本地餐饮、T恤、门票涨成魔幻现实主义。
不过,怕就怕文班某天被快船新球馆包厢的土豪级待遇所“勾引”,到时候马刺管理层估计得彻夜难眠。
回过头来看联盟设的这些合同门槛,它骨子里还是在给天赋少年搭梯子。
哪怕诱惑再大,也得你熬得住伤病,扛得住高压,还不能松懈,每年都得拼命冲前。
一旦掉队,合同条款像闹钟一样直接叫醒你——没出场,没成绩,少拿钱,别耍赖。
球场上拼的确实是才华,但比拼到最后,身体和心理都得能抗折腾。
回忆往年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超级新秀,多少泯然众人矣,又有多少熬到合同期满还能跟钱作伴?
这条路,不只是金钱闪闪,更是压力山大。
挣大钱,听起来爽;真拿手时,未必能承受。
马刺球迷虽然开心,但有点像买彩票中头奖之前的胡思乱想,奔走相告的背后隐含多少焦虑——怕跌下神坛,也怕大合同成“包袱精”。
球员与球队的关系也越来越功利,豪门财力摆在明面,角色球员想争上位,除了修炼球技还得拼命博出镜。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合同的泡影下,板凳匠人守着微薄工资,外加一颗渴望被瞩目的心。
对马刺管理层来说,当下最难的不光是算账,怕的还是球队没出彩,钱打了水漂,进退两难。
有人怀疑,NBA的工资膨胀会不会有尽头?这钱堆得头包,比赛还精彩吗?
大合同一定等于大成绩?事实多半未必。
但没有天才撑场面,票房、收视齐滑坡,那才真没人买账。
想让NBA持续热闹下去,让资本、球员、球迷都别喊亏,还是得不断制造明星,不断点燃戏码。
最后说一句,现在笑谈别人“天价合同”,等到下一个年轻球员冒头,大伙儿还不是一样要抱着热搜不放?
你怎么看“亿元先生”的价值?要真有那本事拼出总冠军,合同再大也挡不住车队游行吧?
欢迎留言唠嗑,别忘了发个弹幕洗洗眼睛!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