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

最近汽车圈里挺热闹,各大品牌都在比谁家车的大屏幕更大、谁家车跑得更快、谁家车的语音助手更聪明。

可就在这个时候,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却在发布会上,一连大声强调了三遍:“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这话一出,很多人可能心里会犯嘀咕,都2025年了,大家都在往前冲,怎么长安这个“国家队”反倒回过头来,反复念叨这个最基本、最朴素的词儿呢?

这到底是跟不上潮流了,还是说他们看到了咱们普通老百姓还没注意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实,这事儿得换个角度看。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以前我们一说汽车安全,脑子里想到的就是车结不结实,钢板厚不厚,气囊多不多。

这就像是打仗穿盔甲,越厚重越有安全感。

但是在今天,汽车已经大变样了,它越来越像一个安了四个轮子的超大智能手机。

它有自己的“眼睛”去看路,有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甚至还能在你走神的时候替你做决定。

这么一来,新的担心也就跟着来了。

比如,当你在高速上开着辅助驾驶,它能比你更早发现前面的突发状况吗?

你在车里跟家人朋友打电话聊的私事,会不会被系统偷偷录了音传到网上?

车里的空气质量好不好,对家里老人孩子的健康有没有影响?

这些问题,在以前的“物理安全”时代,我们是很少考虑的,但现在却成了实实在在的烦恼。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长安这次提出的“泛安全”概念,就是要来解决这些新烦恼的。

简单来说,就是把安全的范围给扩大了。

它不再仅仅是保证你在发生碰撞时人没事,而是要让你从坐进车里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下车,整个过程都感到放心、踏实、舒服。

这就像你住进一家顶级的安保酒店,他们不仅要保证你的人身财产安全,还要确保你的隐私不被泄露,你呼吸的空气是洁净的,甚至连你的心情都能照顾到。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智能化时代,技术再花哨,如果不能让人百分之百地信任,那一切都是零。

长安作为一家有着深厚背景的“新央企”,显然是把赢得老百姓的这份信任,看作是头等大事。

那么,光有理念还不行,得有真本事才行。

长安这次发布的“天枢智能”品牌,就是他们交出的答卷。

他们打造了一个听起来挺专业的,但解释起来很形象的技术平台,叫“眼明-脑灵-腿快”。

先说说“眼明”。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这就好比给汽车配了一副超级眼睛。

它不光有摄像头,还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相当于同时拥有了人类的视觉、蝙蝠的声呐和海豚的回声定位能力,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是360度无死角地看。

但最厉害的,是它不光会“看”,还会“理解”。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普通的智能汽车看到前面马路上滚过去一个皮球,它的反应可能就是“检测到障碍物,刹车”。

但长安的这套系统,它的大脑里会多想一步:“这是一个小孩玩的皮球,根据大数据分析,有极大的可能性会有一个孩子跟着冲出来追球。”于是,它会采取更果断、更安全的制动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减速。

这种能预判风险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高水平,真正做到了“走一步,看十步”。

再来说说“脑灵”。

汽车的“眼睛”看到了路况,接下来就得靠“大脑”来处理。

长安的这颗“大脑”非常爱学习,它每天都会在云端分析上百万公里的真实驾驶数据,不断地自我进化。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新手司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手把手地把他们的经验教给他。

所以,它能认识全国各地各种奇奇怪怪的临时施工路牌,也能理解乡间小路上突然窜出来的一群鸡鸭该怎么避让。

对于那些地图上都没有的、突发的复杂情况,它见得多了,处理起来就越来越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沉着冷静,策略老练。

最后是“腿快”。

看得再清楚,想得再明白,如果反应慢了,那也白搭。

长安这套系统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它的驱动和制动响应时间,只需要10毫秒。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人眨一下眼睛,大概需要300毫秒,也就是说,汽车的反应比你眨眼还要快上30倍。

这个速度在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比如,你在雨天高速行驶,车轮突然压到一滩积水,车辆眼看就要打滑失控。

可能你大脑里“坏了”这个念头还没闪完,车子的四个轮子已经独立地调整了各自的转速和刹车力度,瞬间就把车身给稳住了。

根据官方的数据,这能让湿滑路面失控的风险降低足足76%。

这种在物理极限边缘把你拉回来的能力,才是科技带来的最大安全感。

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技术,最终都落实在了我们日常用车的方方面面。

比如它的驾驶辅助,可以像个真人司机一样,帮你轻松地穿过那些又窄又挤的老城区小巷子,让你开车不再那么紧张。

它的智能座舱,不仅能听懂你的话,还能监测你的健康状况,用高品质的音响和舒适的灯光,让车厢变成一个能让你彻底放松的移动空间。

它的底盘技术也很实在,比如行业里第一个推出的轮胎状态监控功能,能在轮胎出问题之前就提前预警,避免了高速爆胎的危险。

还有那个主动横风稳定系统,当你在大桥上或者被大货车超越时,能明显感觉到车身稳稳的,不会发飘。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朱华荣三次强调安全,安全最重要!-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长安还把目光放得更远。

他们计划在2028年量产人形汽车机器人,在2026年发布载人飞行汽车。

很多人一听这个,觉得太科幻了,像是在讲故事。

但如果你从“安全”这个核心点去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

人形机器人能干什么?

可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进入人去不了的危险环境进行救援。

飞行汽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从根本上解决地面交通的拥堵和碰撞风险。

你看,无论是眼前的技术,还是未来的蓝图,长安始终都围绕着“安全”这个圆心在画圆。

所以说,当整个行业都在追求更快、更炫的时候,长安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慢、但实际上更稳的道路。

他们投入了2.4万人的研发团队,在全球建立了大大小小200多个实验室,就是为了把“安全”这两个字,从一句口号,真正变成一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技术体系。

这不仅仅是一家“新央企”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对所有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一种尊重。

或许,在经历了各种眼花缭乱的技术轰炸之后,我们最终会发现,能让我们每天安心出门、平安回家的那份踏实感,才是最值得信赖的豪华配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