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销量暴跌 11%,车企集体栽在增程上?

曾几何时,增程技术可谓是汽车界的 “香饽饽”,特别是理想汽车凭借这一技术,成功逆袭,从众多新能源车企中脱颖而出,狠狠赚了一波热度和销量。
那时候,谁要是说增程技术不行,都得被车迷们怼得找不着北。理想汽车精准抓住消费者续航焦虑的痛点,靠着 “油箱 + 电池” 的双能源配置,硬是把增程技术从被主流市场忽视的角落,一路推上了热门赛道,这成绩不可谓不亮眼。
可谁能想到,如今这增程车市场,风云突变,竟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突发!销量暴跌 11%,车企集体栽在增程上?-有驾
一、现实打脸:销量数据不好看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就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增程美梦的车企们。2025 年 7 月,增程汽车销量为 10.2 万辆,同比下滑 11.4%。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意味着市场对增程车的热情,正在急速降温。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同期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24.5%,这一降一升,形成了鲜明对比。
突发!销量暴跌 11%,车企集体栽在增程上?-有驾
曾经备受追捧的增程车,如今在市场上的处境,有些尴尬。那些曾经靠增程技术尝到甜头的车企,如今也面临着销量增速放缓,甚至战略转向的局面。
就拿理想汽车来说,曾经靠着增程一路高歌猛进,可现在交付量已连续两月同比下滑,7 月交付新车 3.07 万辆,同比下滑 39.7%;
8 月交付量进一步降至 2.85 万辆,同比跌幅超 41%。这数据,让理想汽车的车主们都忍不住心里打鼓,更别说潜在消费者了。
还有问界,以增程车型为销量主力,可交付表现一直起起伏伏,增程路线的支撑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弱。
突发!销量暴跌 11%,车企集体栽在增程上?-有驾
零跑则更直接,从销量结构到产品规划,逐渐向纯电倾斜,新推出的主力车型,甚至都不再规划增程版本。
这一系列变化,都在表明,增程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二、为啥增程车突然不香了?
车企扎堆,市场同质化严重。
理想汽车的成功,就像在汽车行业扔下了一颗炸弹,引得众多车企纷纷跟风。。大家都看到了增程技术的潜力,也想在这块蛋糕上分一杯羹。于是,传统车企中的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头部玩家,先后将增程纳入产品矩阵;
造车新势力阵营里,零跑持续加码,鸿蒙智行系列、小鹏、小米等,也都将增程车型作为重要布局;
就连一向对新能源新兴路线态度谨慎的老牌合资品牌通用、福特、现代等,也都披露了增程车型的研发与上市规划。
这原本的蓝海市场,一下子涌入了太多玩家,瞬间就变成了竞争激烈的红海。而且,这些后来者的产品,从定位到设计,甚至营销话术,都和理想汽车高度相似。
突发!销量暴跌 11%,车企集体栽在增程上?-有驾
消费者面对这么多长得差不多、功能也差不多的增程车,很难再对某个品牌产生特别的偏好。
这就好比你走进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包装相似、口味也相似的零食,你是不是也会挑花眼,最后随便拿一个就走?
增程车市场现在就是这样,消费者没了忠诚度,车企的销量自然就受影响了。
成本优势不再,核心竞争力被削弱
曾经,增程车的 “无里程焦虑” 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法宝。可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纯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不断降低,续航能力还持续提升。
现在的纯电动车,续航轻松就能达到几百公里,甚至有些都超过了增程车的综合续航。
而且,充电桩等补能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纯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大大提高。这时候,增程车的 “无里程焦虑” 优势,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了。再加上车企们为了提升增程车的竞争力,不断增加配置,这又导致车辆成本上升,价格也降不下来。
原本靠着小电池能降低成本的优势,也因为要提升性能、增加续航而被削弱。成本降不下来,价格又没有竞争力,消费者自然就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购车选择了。
头部车企增长乏力,战略转向
理想、问界、零跑这些头部玩家,曾经是增程车市场的主力军,可现在它们自身都出现了问题。
理想汽车交付量持续下滑,增长动能明显不足;问界的交付表现也不稳定;零跑更是直接转向纯电。
这些头部车企的变化,对整个增程车市场的影响可不小。它们就像是市场的风向标,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其他车企重新审视增程技术的未来。
而且,消费者也会因为头部车企的表现,对增程车的信心大打折扣。毕竟,大家都想买一个有发展前景、靠谱的品牌。
头部车企都开始动摇了,消费者还能坚定地选择增程车吗?图片
三、未来,增程车该何去何从?
虽说现在增程车市场不太景气,但车企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技术路线。
目前来看,超充和更大的电池,正在成为下一代增程探索的方向。智己搬出与宁德时代合作的 66 度电池、800V 超快充高压平台,带来超 450 公里的纯电续航;
尊界 S800 的动力电池容量也达到 63 度,纯电续航超 330 公里。就连小鹏汽车,其增程版 X9 纯电续航也将达到 450 公里。
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增程车正在往纯电方向靠拢,试图通过提升纯电续航和补能效率,来重新吸引消费者。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电池虽然能提高纯电续航,可成本压力也随之而来。
电池容量翻倍,成本直接上涨,车价自然也降不下来,甚至可能超过同级别的一些纯电车型。
而且,电池变重了,车身也会跟着变重,这又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能耗。
所以,增程车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得解决这些新矛盾。否则,就算技术升级了,也很难打动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