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摩托车价格表,谁家能买得起都是大人物
那会儿村口老槐树下,偶尔响起一阵低沉的发动机声,全村小孩都跑出来看热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摩托车刚冒头的时候,可真不是随便哪个家庭都能碰得上。说实话,那时候的“铁骑”,跟现在街上满地跑的小电驴、踏板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我爸当年就常念叨,说八十年代那些脚蹬启动杆的摩托车,不光难打火,还挺危险。有次邻居王叔早晨踩启动杆,一脚没站稳差点把腿给崴了。后来还流传一句顺口溜:“要想死得快,就用一脚踹。”现在听着像笑话,那会儿可真有不少人被反弹杆磕出事。
再往后到九十年代,村里有辆嘉陵70算是头牌——日本原装进口,小油箱款式。当时售价7200块钱,这价位搁在今天买个家用轿车首付都有了。嘉陵70省油不说,声音轻柔,有师傅开玩笑,“这机器点火比猫叫还安静”。档位四个,据说离合松快了还能翘头。我小时候偷偷坐过一次副驾,大人总嘱咐:慢点骑,这玩意加速贼猛。
春兰虎和春兰豹也是风云车型,一个方灯一个圆灯,各自拉风。当时要价接近万元,在镇上只见过两三台。双缸四冲程引擎,看着就带劲。有次我去县城赶集,就见俩青年各骑一辆春兰,从市场门口呼啸而过,把旁边卖菜的大妈吓了一跳。“这就是年轻人的梦想啊!”隔壁修理铺老杨感慨。他还讲,有回帮客户换链条发现里面全是泥巴,也怪那年路烂,下雨天走乡道经常打滑。
我们家后来咬牙买了一辆光阳125,当时22000元!这事成了亲戚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我爸特爱惜,每月擦两遍漆,还专门找熟人配防盗锁。这车动力足,用到零几年才卖掉,中间除了换轮胎几乎没修过啥大毛病。不过群里有人吐槽,说光阳125化油器冬天容易结冰,我倒是真没遇到,只记得夏天暴晒后座椅烫屁股是真的疼。
铃木GN250在我们县城也算稀罕货。一听发动机那个声音,比普通单缸悦耳多了。有同学考大学回来请女朋友兜风,一路引来无数羡慕眼神。据销售介绍,这款太子型最大功率14.7千瓦、扭矩19.5牛米,高速能飙135码,但一般没人敢试极限,都怕摔跤。据汽修店李师傅讲,“GN250皮实耐造,就是保养费比国产贵些。”
南方125其实仿的是雅马哈某款,两冲程机器,要混机油开起来才顺畅。我舅舅曾经买了一台,大概12000元左右。他嫌麻烦,总忘记加机油,有回直接烧抱轴,到现在提起来还直拍脑袋:“哎呀还是日系原版靠谱。”不过据坊间传闻,其实雅马哈原厂并没有启动杆,是国产厂家自己加上的改良,为的是方便农村用户冷天启动车子。
重庆雅马哈CY-80,被称作“母马”,售价6900元左右。在九十年代中期城市工薪阶层月入300块上下,要攒两年工资才能勉强拿下,更别提农村家庭。不夸张地说,当时谁家有这么一台弯梁,在亲戚圈里绝对排面爆棚。这型号技术其实六七十年代国外淘汰下来,但胜在耐用省心,就是链条箱设计不合理,经常卡泥巴,我表哥去年翻出旧照片还有他穿短裤补链子的画面呢……
天津本田汽车(实际上指本田品牌90cc车型),当年标价10800元,也属于高端行列。本田发动机运转极静音,据销售顺嘴一句“沙沙声连狗都懒得抬头”。不过维修件价格高昂,有段时间市面上一度缺配件,不少老用户只能拆旧换新凑合用。本田CG125也差不多16800块落地,我叔叔骑这个送货跑长途,他总挂嘴边一句:“只要定期换电瓶和润滑油,这破东西根本坏不了。”
五羊本田125A分组装与全进口版本——组装13700,全进口更贵些。当初广州五羊厂跟日本合作,本体骨架还是国内造,只是核心动力系统源自本田正品,所以坊间流传“五羊皮,本田心”。但老司机提醒,新手千万别忽略离合线调节,否则容易半路熄火尴尬停路边挠头等救援。另外五羊系列部分批次出现过前减震渗漏的小毛病,不过售后态度一直不错,经销商基本免费处理。
台湾野狼125广告词很扎眼:39800元!当初很多工厂老板或者做生意的人喜欢搞这么一台撑场面,其实它底子就是CB125平台升级来的。第一次看到是在电视连续剧里主角飙野狼追女主,现在想想那气派劲儿……微信群有人讨论二手野狼收购行情,说即使20多年过去保存好的还能卖好几千,因为情怀值钱呗!
还有冷知识一点,当年的摩托保险手续非常繁琐,需要交警队现场验车、照相存档,还有不少地方必须安装专属防盗钢丝锁,否则不给挂牌照。我爸至今留着一本发黄的行驶证,上面的钢印字迹已经模糊,看着就觉得历史味道浓厚——时代变迁嘛,现在年轻人大多喜欢自动挡小轿车,再没人惦记这些铁疙瘩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