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那张脸,绿得跟刚下线的韭菜似的,手里哆哆嗦嗦攥着张纸。
我凑近一瞅,好家伙,“无牌上路”四个大字,跟判决书一样,直接给他那辆风里来雨里去、陪他送了七八年货的“老伙计”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车,当场就被拖走了。
他嘴里一直念叨:“至于吗?我寻思着就差个牌嘛……”我把他拉到路边小马扎上坐下,递了根烟,火给他点上,说:“哥们儿,醒醒,大清亡了。你以为现在还是那个电瓶一拧,油门一踩,就能在车流里‘杀出个黎明’的草莽时代?”
这已经不是上个牌那么简单了,这是全国联网的“一牌双证”大围剿,没这三样东西——车牌、驾照、行驶证——你出门基本等于主动申请“拘留所七日游体验卡”。
说真的,这事儿吧,你骂交警也没用。
往前倒个十年,咱这马路乱得跟盘丝洞似的,那叫一个群魔乱舞。
我亲眼见过一个外卖小哥,车把上挂着七八份餐,嘴里叼着根烟,单手操作,一个S形漂移绕过三个行人,绝尘而去,留下我在风中凌乱,寻思着牛顿的棺材板是不是又按不住了。
那时候,电动车就是城市的“幽灵”,来无影去无踪,撞了人,车把一转溜进小胡同,你上哪儿说理去?
可现在,人家不跟你玩捉迷藏了。
你以为路口的摄像头还是个摆设?
深圳那300多套AI天眼,能把没戴头盔的你从八百米外的人堆里揪出来,据说连你车上贴的“防水补漏”电话号码都能识别得一清二楚。
这哪是上牌,这分明是把所有在马路上刨食儿的“野生动物”,挨个儿捉来,打上耳标,录入系统。
绿牌的电动自行车,时速超了25公里,电机功率超了750瓦,对不起,你就是“非法改装”。
想载人?
后座只能坐个十二岁以下的小朋友,你家上初二的闺女都不行。
想带新交的女朋友兜风?
可以,先去整个F证,换辆蓝牌的电动轻便摩托。
要是还嫌不过瘾,想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那就得E证黄牌起步了。
最要命的是,人和车给你捆死了。
以前是车有问题,现在是人没“资格”。
我楼下开小饭馆的老李,最近天天愁得抓头发。
他店里三个送餐师傅,两个没驾照,一个的车是非国标的“超标车”,过渡期一过,直接成了废铁。
师傅们不是不想考,可请假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家里老婆孩子等着米下锅呢。
老李跟我说:“你说这叫什么事?为了拿个本儿,得先断顿儿。”
你看,这就是现实。
规定是好规定,出发点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城市的秩序,这道理谁都懂。
可执行起来,板子打在身上,才知道有多疼。
对那些每天靠着两个轮子跟时间赛跑的普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牌、一个证,这是饭碗,是全家人的嚼谷。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有时候连“合规”都需要成本。
更别提那些“釜底抽薪”式的技术升级。
新出厂的电动车自带电子围栏,你骑进医院、学校,车速自动给你降下来,比你妈念叨你还管用。
牌照里的小芯片,跟你的身份证信息实时同步,警察叔和蔼可亲地拿个机器对着你一扫,你是不是“人车合一”,是不是“清白之身”,瞬间就一览无余。
这场变革,说白了就是一次强制性的“文明升级”,把所有人都从“江湖”拽回了“庙堂”。
以前的“马路侠客”们,现在必须先递上投名状,才能获得上路的资格。
至于那些曾经陪我们走街串巷,被改装得独一无二的“老伙计”,对不起,它们的时代,结束了。
老张那根烟抽完了,把烟头狠狠地在地上碾灭,像是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他掏出手机,打开了驾考APP,开始研究怎么报考F证。
他叹了口气,跟我说:“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跟罚款、扣车比起来,花点时间考个证,好像也不算亏。”
我还能说啥呢?
毕竟,罚单可以交,命只有一条。
只是不知道,当所有人都变得“规规矩矩”之后,这座城市会不会也少了点生猛的烟火气?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