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固态电池这事儿,有点意思了。先是奔驰一脚油门,不对,一脚电门从德国干到瑞典,跑了1200公里,电表上还剩着一大截,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后脚上汽就出来喊,明年咱就量产。这消息一出来,电车粉们集体高潮,感觉马上就能开着电车去月球了,而燃油车那边,气氛瞬间就有点尴尬,像是在KTV里被切了歌的中年领导。
所有人都说,燃油车的丧钟,这下是真被敲响了。以前电车那点破事儿,无非就是续航焦虑,充电排队,冬天掉电掉得比我头发还快。燃油车就靠着“随时随地,想走就走”这点优越感活着。现在好了,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号称是终极解药,专治各种续航不足,是电车界的“蓝色小药丸”,是每个电车车主电子阳痿的终极救赎。一旦这玩意儿铺开,燃油车最后的遮羞布,那块写着“加油五分钟,续航一千里”的牌坊,就彻底塌了。
于是乎,一帮老牌车企的大佬们坐不住了。怎么办?打不过,难道就直接躺平,等着被新势力们挫骨扬灰吗?当然不。他们想出了一条绝路,或者说,仙路。那就是,不当交通工具了,我们改修仙,我们要做“奢侈品”。
诶,你别说,这个思路,非常之玄学,非常之正确。
什么叫奢侈品?奢侈品的核心就不是功能,是精神图腾,是信仰充值。你买个爱马仕的包,难道真是因为它能装东西?你家楼下两块钱的塑料袋比它能装多了。你买的是那个橘色的盒子,是那个logo,是销售对你点头哈腰时你内心升起的那一丝“人上人”的幻觉。
燃油车,尤其是那些百年老字号,现在要走的就是这条路。不装了,摊牌了。它们终于悟了,自己最值钱的,从来就不是那个叮当作响的发动机,而是那个标。奔驰的三叉星,宝马的蓝天白云,保时捷的盾徽,这才是它们的“道骨”,是它们的“金丹”。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油车爱好者,对此深有感触。我曾经也迷恋过V8的轰鸣,觉得那是工业文明的交响乐。讲真,我最近看牙医,那个钻头声音比V8好听多了,至少它治病。当你每天堵在早高峰,发动机的咆哮只会让你心烦意乱,只想一脚油门把它崩了。这时候你才明白,所谓的驾驶乐趣,在99%的用车场景里,就是个伪命题。
所以,老钱们(Old Money)现在卖的不是车,是故事,是血统,是一种名为“传承”的压缩毛巾,在你面前一展开,就是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创始人跟国王喝过酒,设计师给教皇造过车,每一颗螺丝钉都沾着贵族的气息。新势力有什么?创始人跟雷军吃过饭?这能比吗?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新势力们在发布会上卷算力,卷激光雷达,卷零百加速,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恨不得把家都给你搬车里,主打一个“量大管饱”。而老牌豪车呢?它们会跟你聊历史,聊赛道基因,聊手工缝制的意大利小牛皮,聊中控台那块木头来自哪片上百年的森林。
这根本就不是竞争,这是两个位面的战争。新势力搞的是科技闪电战,我不管你什么马奇诺防线,我直接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空军给你炸平了。而老牌车企呢?它们玩的是结界,是领域展开。它们说,我的地盘,科技无效,这里只讲究血统和品位。会买我的人,根本不看你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他们买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我跟你们这帮用电的不是一类人”的区隔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点像个跳大神的,给燃油车画符做法,试图招魂。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燃油车向奢侈品转型,不是一个商业策略,更像是一种集体飞升的修仙仪式。发动机不再是发动机,那是“内丹”;变速箱不再是变速箱,那是“法宝”;品牌历史不再是历史,那是“道统传承”。它们不再追求“多”,而是追求“精”,追求“稀有”,追求“你买不到”。一台车几百万上千万,手工打造,全球限量,还得配货。就问你怕不怕?
他们把汽车从一个工业品,硬生生掰成了一个艺术品,一个金融产品。这才是最骚的操作。因为只要进入这个领域,它就跳出了性价比的范畴,进入了玄学的领域。你跟一个买法拉利的人聊油耗?他会觉得你有病。你跟一个买劳斯莱斯的人聊智能座舱?他车里坐的是司机。
但是,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我觉得,能,但也不能。
能,是因为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需要这种“老钱”的符号来证明自己。他们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个社交圈的入场券。只要这个圈子还在,这种“奢侈品燃油车”就有市场。它会像今天的机械表一样,功能性早就被智能手表吊打了,但它依然作为一种装饰品、一种身份象征,活得好好的。
不能,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真正的降维打击来自哪里。
真正的颠覆者,从来不是你眼中的对手。诺基亚到死都没想明白,干掉自己的不是摩托罗拉,而是那个做电脑和MP3的苹果。而燃油车最大的威胁,不是特斯拉,不是蔚小理,甚至不是固态电池。
是“老头乐”。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无视一切交通规则,让所有司机都闻风丧胆的铁皮盒子。
你跟它讲品牌?它不知道那是什么。你跟它讲操控?它能拐弯就行。你跟它讲智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它讲环保?它用的电比你手机还少。
“老头乐”代表着一种掀桌子式的终极实用主义。它剥离了汽车所有的文化、情感、品牌附加值,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功能:A点到B点。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整个汽车工业百年“装逼史”的最大嘲讽。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马斯克,而在那些横冲直撞的老头乐里。因为它完美诠释了黑暗森林法则:我不在乎你怎么想,我只要我自己爽。
所以,当BBA们在自己的奢侈品温室里精心呵护着最后一丝贵族荣光,以为自己已经得道成仙的时候。真正的“道诡异仙”,可能正在楼下充电,准备明天接孙子放学。那个场面,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燃油车选了前者,但世界可能给它准备了后者。坏了,菜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