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下午2点,长安启源Q07天枢智能驾驶辅助激光版终于正式上线了。说实话,我对激光雷达这玩意儿还挺期待的,这东西一上车顶,听着就有点未来感。销售小李跟我讲,这车算力飙到了128TOPS,是地平线J6M芯片在撑场面。128TOPS到底多厉害?稍后我会算算给你们(估算,不准别喷我)。
先说说这车的主打功能,匝道自动进出、城市导航辅助,还有记忆泊车。说白了,长安启源给这激光雷达版加了不少脑子,比起同系列的视觉版,高了好几个档次。视觉版我之前试驾过,表现不错,但在复杂路况下还是有点不够精细。小刘师傅修车的时候说,视觉传感器对天气和光照特别敏感,雨天和夜晚容易犯二。激光雷达加持后,这一层烦恼理应减少不少。
我翻了下笔记,激光雷达的成本是视觉系统的2到3倍,有销售告诉我,这激光版售价肯定要比视觉版贵不少,也就是家门口那块18万到20万上下,不是我瞎猜。这价格区间,和同级别台面上的车,比如吉利星越L的高配差不多,但后者没配激光雷达。它们的智能辅助功能更偏向传统摄像头和雷达组合。你们觉得多花这钱值不值?
关于外观,长安没搞大招,继续玩数智飞翼设计语言,封闭式格栅配上贯穿LED日行灯,整体干净利落。激光雷达那个小圆柱挺显眼,稳稳地装在车顶中间,有点电视塔的味儿。不少朋友看到照片第一眼都问,这玩意雨天抗得住不?还担心容易碰挂,毕竟放顶上得像摆设,得天天有人盯着。实际情况我还没亲眼见,得过段时间看口碑反馈。
内饰方面,给了两张大屏幕,15.4寸的中控和12.8寸的副驾娱乐屏,比老款视觉版的单屏霸气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车企都喜欢把副驾座椅当个显示器,这操作我觉得有点矫情,倒是我一个朋友说,副驾妹子路上能刷个剧,下车就不吵你点歌,这点还挺实用。动力配置则没太大变化,依旧是1.5L和1.5T发动机,结合165kW电机,综合237kW,拿实际动力来说就像轻微风暴一样。厂商给的系统功率听上去很美好,实际能用率有多高我不太清楚,毕竟电机和发动机配合还得看调校。
我曾开过一台同价位的混动车,动力响应比启源新蓝鲸3.0好一点,特别是在市区频繁启停时,那个推背瞬间更明显。也就是说,启源这动力系统,也算是稳妥水平,不是那种拼极限的调校。换句话说,驾驶感是脚踏实地而不是飘忽不定。
说到供应链,我想到之前和一个研发小哥喝茶时他讲的,一个芯片的投入其复杂程度就像盖一座别墅,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的测试环节,每层都有风险,就算设计再好,没有供应链把关好,芯片到车上的时间错开一天都有可能错乱。供应链就是研发的神经系统,没有它,算再好的脑子也像个脑袋空空的铁盒子。他说的这话我觉得尤其在激光雷达上适用。这玩意不像摄像头芯片那么成熟,做不好成本飙升,量产难度大。
我之前的信息收集里,看到一家消费者吐槽:买这个激光版,是不是以后出问题维修超级贵?毕竟现在维修工都不太会弄激光雷达,配件也少。这反应挺真实,因为市面上皮实耐用的镜头和雷达很普遍,但激光雷达属于新东西,维修点和售后培训没那么快跟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激光雷达版不止芯片升级,系统的软件架构也变了。最初我觉得,换个雷达就是硬件升级,但后来一问研发朋友,才知道软件调度才是核心,算力提升其实是使功能跑起来更流畅,不然激光雷达的数据量大没法用。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我开始理解复杂了,不是硬件+软件=升级,更多是看两头怎么配合。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回售价,视觉版12.98-17.18万元区间,激光版预测得上到18万元起步。这价格,你觉得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值得吗?毕竟同价位的竞争对手们,像比亚迪宋Pro、哈弗初恋都砍掉了激光雷达,更多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发力。
这让我怀疑一个没细想过的点:激光雷达真的适合所有市场吗?像二三线城市,路况复杂多变但路边杂物多,雷达可能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信号,反而容易干扰。没具体数据支持,仅仅是好朋友在杭州的修理工说过类似看法,觉得激光雷达主要优势还是高速公路和正规城市道路。
顺便提个小计算,假设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是视觉版的3倍,一次维护估计花3000元左右(粗算)。平均五年,保养维护花费能够抵消多少升级带来的使用感提升?不做太深算了,心里有个数大概就行,毕竟买车不是光看新功能,还得看后续花费。
这次激光版,算力提升确实直观,研发端也花了不少功夫,但我对智驾辅助的全面飞跃还有点保留,毕竟辅助驾驶最关键的是场景适配和稳定性,不是单纯算力加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光雷达加了,功能面扩大,但实地表现还得磨合,市场反馈很关键。
对了,想问你们,如果让你花比视觉版贵近20%的钱,你会选激光雷达版吗?毕竟智能助力是安全,但不是真正代替人的完全自动驾驶。
最后聊个玩笑,我老婆看到那激光雷达照片,第一句话是:这车能发射激光吗?打游戏可以用吗?我笑着说:要买玩具车还是买车啊?其实汽车的智能化,不就是科技和生活的搏斗,往往带点魔幻和唬人的成分。
激光雷达放车顶到底有多耐用?几场大雨-尘土-洗车循环之后还能保持精度吗?这才是更值得盯紧的地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