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6增程版突围战:450公里纯电续航是技术革新还是生存焦虑?

#智己LS6增程版新车型上市#

450公里——智己LS6增程版突破性的纯电续航数字,比理想L6整整多出238公里,如同一把利刃刺向增程车“伪纯电”的痛点。22.99万的起售价,却暴露了上汽新能源市场份额几近腰斩的残酷现实。

10月16日,智己汽车宣布LS6新增超级增程52Max+版,限时权益价22.99万元起。这一被业内视为“破局之作”的车型,搭载52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达370公里,而高配版更拥有450公里纯电续航与1502公里的综合续航。

“增程车纯电续航不足200公里”的魔咒被彻底打破,但背后是上汽在新能源转型路上的背水一战。

01 续航革命:数据背后的技术突围

“增程车,不过是带着充电宝的电动车”——这一行业调侃道出了增程技术的尴尬处境。

传统增程SUV的纯电续航普遍在200公里上下徘徊:理想L6官方数据为212公里,问界M7为240公里,智界R7也不过230公里。智己LS6增程版直接将这一标准提升至450公里,几乎翻倍。

核心突破在于其搭载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1.5T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配合66kWh大电池,打破了行业“大油箱、小电池”的设计惯例。

在800V高压平台支持下,增程版15分钟可补能310公里,彻底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和充电烦恼。

智己LS6增程版突围战:450公里纯电续航是技术革新还是生存焦虑?-有驾

02 市场困局:销量暴跌背后的自救行动

增程车型已成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救命稻草”,智己LS6的激进升级并非偶然。

2025年1-7月,理想L6销量达111,184辆,问界M7超7万台,而智己LS6仅18,261辆销量差距的本质是产品力落后,智己不得不祭出技术革新的大旗。

更为严峻的是,上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整体落后。广汽传祺因新能源产品贡献不足,旗下四款车型整体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7.2%下滑至9.4%,几乎腰斩。

“以价换量”成为智己LS6最直接的市场策略。22.99万的起售价,比24.98万元的理想L6 Air版低了整整2万元,却提供了翻倍的纯电续航。

03 用户痛点:增程车的真实困境与破局

73%插混MPV用户对充电频率不满的行业数据,揭示了增程技术的核心痛点。

用户对增程车的抱怨集中在三个方面:纯电续航短、充电频繁、冬季续航缩水超30%。有车主直言:“买混动车,原来想摆脱续航焦虑,结果却陷入了充电焦虑。”

智己LS6增程版的370-450公里纯电续航,意味着城市通勤用户可实现“周充”而非“日充”,彻底改变用车习惯。

实际试驾体验中,LS6的增程器介入几乎无感,“不管是加速还是匀速开,都跟纯电模式没区别,比很多同价位增程车强太多”。

智己LS6增程版突围战:450公里纯电续航是技术革新还是生存焦虑?-有驾

04 战略迷思:技术路线的左右互搏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上演一场耐人寻味的“技术路线对调”

曾经以纯电技术自居的小鹏汽车,正加速布局增程式车型;而靠增程式混动起家的理想汽车,却转身投入纯电赛道的怀抱。

小鹏的“增程化”本质是一场“现实妥协”,其纯电车型在-10℃环境下续航缩水30%,而增程版通过“430km纯电续航+1400km综合续航”的组合,精准解决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痛点。

理想的“纯电化”则是一场“理想主义回归”,其首款纯电MPV MEGA已实现12分钟补能500公里

智己LS6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用纯电的标准做增程,既满足政策对新能源车的技术要求,又解决用户的实际焦虑。

05 行业启示:增程技术的未来走向

“增程是否是过渡技术”的争论,在智己LS6的450公里纯电续航面前,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已从2023年的20%上升至25%,但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仍是制约因素。47%的受访者不满意公共充电桩的充电速度,45%的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不足。

智己LS6的创新表明,增程技术的未来在于“大电池+高效增程器”的组合。当纯电续航达到主流纯电车水平时,增程车不再是“不得不加油”,而是“可油可电”。

这一技术路径特别适合中国幅员辽阔、充电设施分布不均的国情,在充电网络完善前,增程式是规模扩张的利器。

智己LS6增程版突围战:450公里纯电续航是技术革新还是生存焦虑?-有驾

一位刚试驾完智己LS6增程版的中年车主,站在4S店门口回望展厅,对销售顾问感叹:“如果三年前有这样的车,我就不会买纯电了。”

市场的选择从不关心技术路线之争,只在乎能否解决实际痛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