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车在华销量暴跌,老车主说出真相,国人还会买账吗?

最近,有位开了两年多本田思域的朋友在网上分享了他的用车感受,标题直接就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本田车在中国还有市场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可以说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事。

这位车主对他的车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那台被车迷们奉为“神机”的地球梦发动机,恨的是除了这颗“心脏”之外,这辆车几乎浑身上下都是让他不满意的地方。

本田车在华销量暴跌,老车主说出真相,国人还会买账吗?-有驾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抱怨,它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像本田这样的传统合资品牌,在我们这个飞速变化的汽车市场里,所面临的一种普遍的尴尬和困境。

咱们先来说说这位车主最满意的地方,也是本田这么多年来最引以为傲的资本——发动机。

他开的是23款的11代思域燃动版,他说这台1.5T的地球梦发动机,在同级别的A级车里简直找不到对手。

他说得特别形象,等红绿灯的时候,车里安静到他好几次都以为发动机是不是自动启停了,得低头看转速表才确认车还着着火。

这种安静,对于一台燃油车来说确实是很难得的。

可一旦需要动力,一脚油门踩下去,那种提速的劲头儿,那种超车的干脆利落,又让他觉得特别过瘾。

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老一辈司机常说的“机械素质好”。

在过去那个年代,大家买车最看重的就是所谓的“三大件”,也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谁的发动机技术先进、省油又有劲,谁家的车就卖得好。

本田就是靠着这个看家本领,在中国市场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什么“买发动机送车”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说明了大家对它核心技术的认可。

这位思域车主,显然就是冲着这份认可去买的单,即便两年过去了,这台发动机依然是他心中唯一的“优点”。

但是,当新鲜感过去,车子回归到日常代步的工具属性时,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这位车主开始罗列缺点,那可真是一说起来就停不住。

首先就是内饰,他用了“简陋”甚至“寒酸”这样的词来形容。

他说跟现在同价位的国产车一比,思域的车厢里简直让人觉得有点自卑。

车机屏幕小、功能少,反应还慢,满手摸过去基本都是硬邦邦的塑料。

本田车在华销量暴跌,老车主说出真相,国人还会买账吗?-有驾

最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主驾驶方向盘下面,有个地方居然没有盖板,一伸手就能摸到里面乱糟糟的电线。

这种设计,或者说“不设计”,在今天看来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咱们老百姓花十几万买车,可能不懂什么复杂的技术,但车里摸着舒不舒服,看着高不高级,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现在你去看看任何一款十来万的国产车,大尺寸的液晶仪表和中控连屏、软性材料的包裹、精致的缝线、五颜六色的氛围灯,这些都快成标准配置了。

两相对比之下,思域的内饰确实会给人一种“跟不上时代”的感觉。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一些日常使用中的体验也让他头疼。

比如噪音问题,虽然发动机怠速很安静,可一旦车速快起来,特别是上高速,风噪声就大得吓人,他形容主驾驶位置就像有个风口在“呼呼”地响。

这就是车辆的NVH,也就是隔音降噪水平做得不到位。

还有车漆薄的问题,他的车才两年多,平时还都停地库,结果洗车时发现车身上有很多洗不掉的小黄点,得用专门的去污泥才能擦掉,这让他很担心是不是车漆质量有问题。

再有就是底盘太低,他说开回乡下老家,那些坑坑洼洼的路,基本是回去一次就刮一次底盘,低到他感觉坐在车里手都能摸到地面。

下大雨都不敢开,生怕排气管进水。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非常具体,都关系到我们日常用车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位车主的爱与恨,恰好就画出了当前合资品牌,特别是日系品牌所面临的窘境。

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在机械层面的优势,认为只要发动机好、变速箱平顺、车子开起来还不错,就足够了。

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完全变了。

大家不再仅仅满足于车子“好开、耐用”,我们还想要它“好玩、好看、好用”。

本田车在华销量暴跌,老车主说出真相,国人还会买账吗?-有驾

一个聪明的车机系统,能陪你聊天、帮你导航、放你想听的歌;一套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在堵车和跑长途时帮你分担疲劳;一个舒适豪华的内饰,能让你和家人在路途中有个好心情。

这些“软实力”的重要性,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看看现在的市场数据就更清楚了。

广汽本田在2023年的销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

曾经像思域、雅阁这些各自级别的标杆车型,如今在销量排行榜上的位置也远不如前。

反观我们的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的秦PLUS、驱逐舰05,凭借着插电混动技术,做到了既省油,动力响应又快,开起来还特别安静平顺,几乎把传统燃油车的优点都学了过来,还补上了智能化和内饰豪华感的短板,价格却更有优势。

此消彼长之下,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会发生变化。

这就像十几年前我们买手机,诺基亚是绝对的王者,因为它信号好、结实耐用、电池能用一星期。

但后来苹果和安卓的智能手机出来了,它们可以上网、可以玩游戏、可以装各种App,尽管它们可能一天一充,也不那么抗摔,但它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丰富的体验。

结果呢?

诺基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了。

今天的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着类似的故事。

本田就像那个固执的诺基亚,还在强调自己的“发动机”有多耐用,但消费者们已经开始拥抱“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这些新体验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本田在中国还有没有市场?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局限于那些对纯粹机械驾驶感受有执念的特定人群。

对于更广大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当他们手握十几万、二十万的预算走进汽车市场时,会发现国产车能在同样的价格里,给到他们多得多的东西。

本田的品牌光环和技术信仰,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配置和体验面前,吸引力正在减弱。

这并不是说本田的车不好,而是在这个“卷”到极致的中国汽车市场,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各方面都领先的最优选择了。

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变了,如果这些曾经的巨头不能放下身段,真正去倾听和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那么它们的未来之路,恐怕会越走越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