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的,就是在成都车展上,零跑汽车的高管出来和大家聊了聊,话里话外透露出一个挺吓人的目标:说明年他们一年的汽车销量,有能力要冲到一百万辆。
一百万辆是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国内新能源车卖得最好的几个牌子,一年下来也就是这个数或者比这个数多一些。
一个还在努力往上爬的品牌,突然说自己明年就能做到这个成绩,很多人听了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话说得是不是有点太满了?
在现在这个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凭什么能实现这么大的跨越呢?
其实,这背后不是空喊口号,零跑给自己规划了一套挺详细的打法,咱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了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盘大棋打算怎么下。
首先,他们把自己的产品线分得清清楚楚,规划了四个系列,代号分别是A、B、C、D,就像扑克牌里从A到K一样,从小到大,覆盖不同的市场。
这个想法其实很实在,就是要用不同的车,去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把市场这张大网给撒开了,争取不漏掉任何一个潜在客户。
咱们先说A系列和B系列。
这两个系列是他们冲销量的基础,是金字塔的底座。
零跑的高级副总裁曹力说得很明白,虽然他们现在有的车型价格已经压到十万块钱以下了,但是这里面还是有讲究的。
A系列,主要瞄准的是那种最小型的代步车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0级和A00级。
这种车个头小,开起来灵活,关键是价格便宜,特别适合刚上班的年轻人作为第一辆车,或者家里买来接送孩子、买买菜用。
对于买这种车的消费者来说,一两万块钱的差价,甚至几千块钱的差价,都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的决定。
所以A系列的任务,就是用最有吸引力的价格,把这部分对价钱最敏感的用户给吸引过来。
而B系列呢,定位就稍微高一点,主要打的是现在市场上最主流的紧凑型车这个级别。
这个系列的车会更注重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比如这次车展上给一款车推出了一个叫“摩根粉”的新颜色,一看就是想吸引那些追求时尚和与众不同的年轻人的。
B系列和后面要说的C系列,是零跑实现百万目标最重要的两个主力军。
按照他们的规划,这两个系列以后每个月都得卖出四万台以上才行。
你想想,两个系列加起来一个月就是八万多台,一年下来光靠他俩就能贡献将近一百万的销量。
这个任务可不轻,说明零跑对这两个系列的产品力非常有信心,觉得它们能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接下来说C系列。
如果说B系列是给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准备的,那C系列就是为家庭用户量身打造的。
这个系列的车会更强调空间大、乘坐舒适、智能化配置高等特点,满足一家人出行的各种需求。
B系列和C系列联手,基本上就把十万到二十多万这个价格区间给覆盖全了,而这个区间,恰恰是中国老百姓买车最集中的一个范围。
他们用这种组合拳的方式,一个主打个性,一个主打家用,希望能把最广大的主流消费群体都牢牢抓住。
说完了打基础的A、B、C系列,就得说说他们用来提升品牌形象的D系列了。
这个系列的车,价格要定在三十万左右,已经摸到了传统意义上豪华品牌的门槛。
很多人可能会怀疑,零跑这个牌子,能撑得起这么高的价格吗?
大家会认吗?
对于这一点,零跑的想法也很有意思。
他们不打算硬碰硬地去跟那些老牌豪华品牌拼历史、讲故事,而是要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堆料”,或者说叫“价值超越”。
他们的目标是,让消费者花三十万买到的D系列车型,能获得和市面上卖五十万,甚至更贵的那些新能源车相媲美的体验。
无论是车的大小、内饰的豪华程度、还是各种高科技配置,都要给足了。
他们相信,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很多人买车不再只看那个车标,而是更关心自己花出去的钱到底值不值。
只要产品本身足够好,口碑慢慢积累起来,大家自然就会认可。
D系列虽然在销量上可能不像B、C系列那么庞大,一年的目标大概在三四万辆,但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是拉高整个零跑品牌形象的“领头羊”。
当然,光有车还不行,在现在这个时代,车够不够“聪明”也变得至关重要。
这就得说到辅助驾驶技术了。
零跑在这方面投入也很大,而且坚持自己研发核心技术。
他们的策略是,在造车的时候,先把摄像头、雷达这些硬件都给你装上,而且装得足足的,保证了硬件层面的安全和未来的升级潜力。
然后,通过后续不断地软件升级,来一点点解锁和优化各种辅助驾驶功能。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硬件配置非常高,虽然刚到手时系统是这个版本,但厂家会不断给你推送新的系统更新,让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用起来越来越顺手。
零跑的高管很有信心地表示,到明年上半年,他们的辅助驾驶水平,绝对能进入行业的第一梯队。
这意味着,像高速上自动跟车、自动变道,以及更复杂的城市道路辅助驾驶,他们都能做得很好。
最后,一个品牌想要做大做强,光守着国内市场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得走出去,到全球市场上去闯一闯。
零跑在出海这件事上,走了一步很聪明的棋。
他们没有选择单枪匹马地去闯荡陌生的海外市场,而是选择和一家国际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合作。
这家集团旗下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像Jeep、标致、雪铁龙等等,在全球有非常成熟的销售网络和资源。
零跑通过和他们成立合资公司,等于是一下子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
他们可以把自己在国内已经卖得很好的车型,比如T03和C10,很方便地通过Stellantis的渠道卖到欧洲、南美等地方去。
这样一来,就省去了自己去铺设店面、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的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零跑的副总裁周颖介绍说,他们会把国内一些成功的营销经验也带到国外去,并且还会根据当地的情况,考虑在海外进行本地化生产。
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让他们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所以,综合来看,零跑提出的明年一百万辆销量目标,虽然听起来非常宏大,但并不是凭空想象。
他们有了一套非常清晰的规划:用A、B、C、D四个系列的产品,像一张大网一样覆盖从低到高的各个细分市场;用“价值超越”的打法去冲击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在技术上,坚持自研智能驾驶,把它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上,通过与巨头合作,走上一条快速扩张的捷径。
这一系列的部署,环环相扣,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当然,计划是好的,最终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市场的反应和他们的执行能力。
毕竟,汽车市场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