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朝鲜,汽车并不多,全国范围内仅有约25万辆。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车当中绝大部分都归属于国有单位,私家车的比例少得可怜,这背后有不少值得说的事情。
你生活在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大米、猪肉、食用油都靠凭票供应,汽车自然也是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里,朝鲜是禁止私人购买汽车的,甚至没法给自己买来的车上牌照。直到2014年左右,私人购车的限制才逐渐放开。但就算现在允许买车,想拥有一辆私家车仍是普通人难以实现的梦想。
那“难”在哪儿呢?两个原因挺关键。首先是价格昂贵。朝鲜本地汽车产量非常少,多是组装车,还得从国外进口,推高了价格——据说一辆中等品质的车价格几乎顶得上城市居民十几年的收入。其次是牌照办理复杂且周期漫长。尽管私人购车开了绿灯,但办车牌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一套手续下来,可能得耗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私家车的少,也直接让它们的分布形成了某种“规律”。朝鲜的绝大多数私家车,基本集中在首都平壤,北京的三环路边上可能比整个朝鲜的街头都要热闹。
生活总是灵活的。有些人还是会琢磨着办法绕开障碍。一些在科教文卫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会被特权赠送一辆汽车。这是一种特殊的奖励,像有些教授呀、科研人员呀,机会比普通人多一些。另一个“招儿”是花钱买车,但不是直接挂私人牌照,而是挂靠到某个国有单位名下,这样既绕开了私人牌照的繁杂程序,也变得“合规”。
说到汽车,朝鲜的车牌颜色倒是挺值得玩味的——五颜六色,各有说法。街头最常见的,就是白底黑字的车牌。看上去普通,但其实含金量不低,大多是政府单位或国企的车,甚至连公交车、出租车也是这一类,你站在路边随便看几辆车,几乎全是这种牌照。
黑底白字的车牌也很特别,这是军车专属。据朋友说,这类车在路上关系很“铁”,交警一般都不拦着检查。军队在朝鲜算是“有钱的部门”,掌握着不少经济资源,比如矿产、渔场,手里有了钱,自然能配得起不少车。这种车上路,权限是很高的。
再说个稀罕的,白底红字的牌照,一般是朝鲜的外交用车。因为朝鲜的邦交国本身就少,所以这种车牌在街头很难看到,属于“偶遇系列”。
还有黄底黑字的车牌,这就是私家车的标志了。黄底黑字的私家车在朝鲜非常少,大概只有两千多辆。能开上私家车,不仅是一种便捷,更是身份的象征。就好像对大多数朝鲜人来说,私家车的意义不光是能代步,更是要传递一种“我有车,你没有”的强烈存在感。
绿色车牌则更特殊,仅限于金刚山旅游贸易特区使用。这个地方原本是韩国投资建立的,而园区内的车辆需要自由通行,所以朝鲜特别发放了绿底车牌来满足这一需求。要是你在朝鲜见到挂绿色牌照的车,那它一定和金刚山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数字化的车牌分属不同的机关部门,比如数字“26”的车是外务省用车,“39”代表运输部,“47”是外贸商业部,“86”则属于新闻单位。有一种带“727”数字的车很少见,这类车据说是高级别的将军亲属或者亲信用车,行驶时常受到多方照顾。
其实仔细观察这些牌照,透光的不仅是汽车的物理属性,还有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一隅。车在朝鲜的价值,不仅是交通工具,甚至成了各方地位、权力的一种隐性表达。每一种颜色的背后,都映射着一种特定的规则和分配模式。如果你有机会在朝鲜的街头走走,试着看看这些不同的车,会不会像我们一样,突然对这个国家的某些小侧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