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六座SUV第二排独立座椅的尊贵感和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出行的美好画面所吸引时,可能没想到现实却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第三排座椅立起来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最终它很可能只是变成了一台“大五座”车,甚至还多花了两个座椅的钱。
很多车主发现,一旦超过四个人,六座车的布局优势瞬间就变成了尴尬的劣势,甚至可能“破坏家庭和谐、友情团结”。
近两年,六座SUV尤其是新能源车型,确实越来越受到家庭用户的关注。 市场上从十来万到五十万以上的价位,都有不少六座SUV车型可供选择。
这些车型通常采用2+2+2的座椅布局,商家在宣传时也常常围绕着“商务家用两相宜”、“二胎家庭首选”这样的概念。
许多中大型六座SUV在配置上看起来相当诱人。 例如,魏牌全新蓝山配备了同级最大的17.3英寸后排娱乐屏和独立压缩机冰箱,其二三排通道宽度甚至超过了理想L9,座椅支持加热、通风、按摩。
深蓝S09拥有3105mm的轴距,其第三排腿部空间达到了870mm,旨在告别“小板凳”体验,同时还配备了华为鸿蒙座舱和双8295芯片。
理想L8则以其“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标配形象深入人心,作为增程式车型,它兼顾了续航与低油耗,综合油耗低至2.7L/100km。
这些宣传和亮眼的配置,很容易让人勾勒出周末拉着爸妈、老婆孩子,一家六口舒适出行的温馨画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很多六座SUV车主发现,买回家开了两年,第三排立起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绝大部分时间里,第三排座椅都是被放倒的状态,成为了后备箱的扩展空间。
这导致六座SUV在绝大多数时间车上乘客都不会超过4个人,实际上被当作一辆拥有超大后备箱的四座车来使用。
即便偶尔需要乘坐5个人,尴尬的情况也会出现:人们宁愿在第二排挤三个人,也没人愿意去那个憋屈的第三排坐着。 这让六座SUV的布局优势在超过四人时瞬间变成了劣势。
除了使用频率低,第三排座椅的舒适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 除了全尺寸SUV或者MPV,绝大多数中型、中大型SUV的第三排,其实并不适合成年人正常长时间乘坐。
这些第三排座椅往往又薄又矮,地板高,坐上去膝盖容易顶到下巴,坐姿被形容为“蹲在小马扎上一样,毫无舒适度可言”。 它更多的是为身材娇小的人或者短途应急准备的。
虽然一些新款车型在努力改善第三排空间,例如深蓝S09将其第三排腿部空间提升至870mm,腾势N9的第三排腿部空间更是达到了1020mm,超越了理想L9,但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SUV第三排的乘坐体验相较于前两排仍有明显差距。
或许有人会说,七座车进出第三排也不方便。 但现在很多七座SUV的第二排座椅支持一键滑动和折叠,虽然比从六座车第二排中间过道走要麻烦一点,但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
在“频繁折叠座椅的麻烦”和“让一个人在第三排长途受苦”之间,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前者。
六座SUV并非一无是处,但它可能只非常适合特定需求和人群。
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车上乘客都不会超过4个人,并且几乎没有什么装载大件行李的需求,对后备箱的空间拓展性不太在乎,同时又非常看重第二排那一点点的“尊贵感”和中间过道,并且愿意为此牺牲一些实用性,那么六座SUV或许值得考虑。
一些六座SUV,如问界M8的六座版在第二排标配了“女王副驾”,支持12向电动调节和8点按摩。 领克900甚至首创了双180°电动旋转座椅系统,打破了传统座舱的限制。
这些配置对于追求第二排极致舒适性的用户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如果你在充分了解上述可能存在的局限后,仍然对六座SUV感兴趣,市场上确实有一些关注度较高的车型,它们在不同方面各有侧重。
在30万以上的高端旗舰级市场中,魏牌全新蓝山、深蓝S09、领克900是备受关注的车型。 问界M8作为问界家族的旗舰SUV,其车身尺寸为5190 1999 1795mm,轴距高达3105mm,增程版综合续航超过1100km,并配备了华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
理想L9则主打家庭场景,3105mm的轴距保证了第二排和第三排的空间,其纯电WLTC续航235KM,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100km。
腾势N9拥有5258mm的车长和3125mm的轴距,第三排腿部空间达1020mm,二排独立座椅间距达200mm,在商务接待场景下优势显著。
在20-30万的主流家用级市场,理想L8是其中的代表。 智己LS6行业首搭数字底盘和四轮转向,转弯半径媲美小型车。
零跑C16则提供了增程和纯电双版本选择,轴距2825mm,其二排独立座椅支持145°躺姿。
在20万内的高性价比级市场,有东风奕派eπ008,它提供纯电和增程双动力选择,轴距达到3025mm,并标配了独立冰箱和后娱屏。
传祺GS8则提供燃油和混动双版本可选,后备箱空间较为灵活。 奇瑞风云T11以其越级尺寸和双电机增程系统为亮点,起售价预计在20万左右。
如果你仍在考虑六座SUV,那么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明确预算范围:不同价位区间的车型在品牌、配置、豪华程度上差异显著。
剖析用车场景与需求: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结构与数量,这对第二排、第三排的乘坐舒适度和进出便利性提出了要求。
主要行驶路况是城市通勤为主还是经常长途自驾,会影响对动力形式、续航油耗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的偏好。
动力形式偏好:新能源车在智能化、静谧性、使用成本方面可能有优势;传统燃油车在长途补能便利性和技术成熟度方面仍有其特点。
智能化配置关注:对智能座舱的流畅度、功能丰富性,以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级别和实际体验的重视程度。
品牌与口碑:品牌偏好、售后服务网络、车辆的可靠性和保值率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务必实际体验:参数配置只是参考,车辆的实际空间感受、座椅舒适度、驾驶平顺性、隔音效果等都需要亲身体验。
尤其要重点关注第三排的实际乘坐感受,以及进出第三排的便利性。 正如一些文章中提到,选择6座SUV时,空间尺寸是关键,特别是第三排的宽裕度,要确保不会在长时间乘坐时感到憋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