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R7车身接近特斯拉,空间很大,智能体验尚有提升

夜色下的地下车库,灯光打在一台银灰色 SUV 的弧面背影上,像在给它安上了科幻片里的主角光环。车身几乎顶到一台高尔夫的屁股,低矮、宽大,线条从 B 柱开始俯冲至尾部。如果这不是上汽飞凡 R7,而是写着特斯拉的车标,大多数人恐怕会用一种“有钱真好”的眼神打量一圈。而现在,你掏出手机,打开 APP,看着屏幕上15.99 万起的价签——大概率会多看两眼,权衡一下,毕竟某种程度上也算“豪车体验不豪车价”。

假如你是那个站在车身旁边的小白领,刚刚经历了租房涨价,在苦思“要不要换辆电车”的晚上,你会怎么选?

证据先摆出来。飞凡 R7 拥有近 5 米长的身板,溜背设计像是拿运动轿跑的雕刻刀给 SUV 改了个新面孔。从参数到视觉,明显在向市场主流的“特斯拉 Model Y”传递一种模仿信号,但在某些细节又很刻意地强调自己的“差异化”。看看那封闭式前脸、分体式 LED 大灯和套着熏黑轮毂的后视角,确实够态度。内饰也是一场科技秀,15.4 英寸浮空中控,语音、导航、娱乐一条龙;空间给得慷慨,后排坐下去像在大型茶座蹲着聊天,腿能架起来,头还不蹭顶。

飞凡R7车身接近特斯拉,空间很大,智能体验尚有提升-有驾

这些数据和画面,是官方给的,也是实打实能把人带进“体验派”的世界。但现场总归不只有高光。

理性说一句,飞凡 R7在同价位电动 SUV 里,确实给了不少增量。空间敞亮、配置丰富、动力够用、颜值在线,用市井点的话讲,就是“你能想到的,全给你配齐了”。214 马力,350N・m 的扭矩,百公里加速 7.9 秒,够日常通勤和偶尔激情。底盘叫得响,悬架调校舒适,快速路轻松,高速超车不虚。续航也不软,CLTC 551km 起步,606km 顶配,30 分钟快充能恢复一大半,谁还会心疼那点电量。

可是,证据链不会骗人,也不会只给一面。

问题是,“产品是产品,品牌是品牌。”上汽似乎在这场电动浪潮里用力过头,一上来排场铺得响,可是市场冷静点,大家更关心你的“后劲”在哪里。有人说,飞凡 R7 是“抄得多、超得少”。翻翻设计,的确常能看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竞品的既视感。营销更是“高潮高,大部分时间什么都没有”。有车主晒出车机卡顿与“功能半死不活”的段子——“开关慢半拍,导航像失忆,语音只听懂‘你好’”。这种半成品体验让人觉得,还是有点“试验田”味道,买回来像“跟着工程师做 A/B 测试”。

说回来,上汽造“特斯拉”的心路也符合中国造车这几年很典型的逻辑:拿着同级的价格,砸出堆配置,拼外观,跑宣传,然后看客户愿不愿意试试看。业内话讲,造车像炒股,技术是庄家,营销是游资,产品则是散户,等风等雨,看市场怎么赌。

身为旁观者很容易冷漠下判断,“这不就是国产电车的大多数吗?”但事实没这么简单。飞凡 R7 有其微妙之处,比如,空间设计给得格外慷慨,内饰质感和舒适度跑赢不少合资对手。动力组合图省事,但没有短板。续航在 CLTC 体系下不吹不黑,能覆盖多数家庭一周的使用场景,不用去看充电桩脸色。外观做到了“辨识度”,至少停车场里不会被“油腻”等同于“油车”。

飞凡R7车身接近特斯拉,空间很大,智能体验尚有提升-有驾
飞凡R7车身接近特斯拉,空间很大,智能体验尚有提升-有驾

但说是“自主崛起”,又有些太勇。核心技术与操控底层,难以跟头部的特斯拉一战。车机智能和体验环节,不时让人想起学生作品里的疙瘩:“倒车影像会偶尔卡住,语音助手像睡醒没睁眼”。你花了 15、16 万买来的,肯定不能只是用来做“渣男渣女专用拍照背景”。有些人追求的是长期靠谱,而不是“羊毛薅完,车子卖掉”。

行业话可以再黑一点。中国车市已经到了“谁家不抄,谁家不堆料”的阶段。任何品牌,都像在玩填空题:你可以凑出一个“溜背+大屏+大电池”,但到底是谁在主导创新、谁在用技术立身,谁又在玩“镜像复制粘贴”?上汽飞凡 R7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我不是做最贵的,但可以做最像‘主流’的。”只可惜,市场不总是只把选项对给“像”,还要给“真”。

自嘲一句,如果每台电车都能有“15.99 万,超帅溜背”,警察叔叔抓酒驾都得先分辨一下是不是“真的特斯拉还是第一眼溜过的国产”。哪天上班查案,开个飞凡 R7 过去,估计工具包里得多备几条数据线,谁知道中控屏哪会罢工。

飞凡R7车身接近特斯拉,空间很大,智能体验尚有提升-有驾

或者说,这车到底值不值?理性答案是,买,没问题。你要颜值,它给了;你要空间,它有;你要动力,不虚;你要科技,也还行。吐槽“半成品”,本质是国产新势力“成长的烦恼”。给到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配置,你还能指望同时抄袭又完全超越?科技创新不是天降,全靠时间和试错。左手成熟,右手折腾,等哪天上汽想明白了“用户要的是体验而不是概念”,这个“抄得多点、超得少点”的标签也许就撕掉了。

至于说,这辆近 5 米的“国产特斯拉”,是不是你的菜?实际上没谁能帮你盖章。你愿为“堆料做颜值”买单,也是给中国电车走品牌化一票。你嫌“智能体验不够灵魂”,另有千家万户等你慢慢挑。选车其实像查案,有证据、有推理,也有很多无解题。到最后,是不是买它——大概只剩一个问题:你真的准备好成为下一个“体验官”,还是更想做个安全的旁观者?

有些事,案子归档容易,人生选项归档却很难。你会为一辆国产帅气“溜背电车”下单吗?还是继续观望,在试验田里等下一个真正让你心动的突破?这个证据,就留给你自己入局。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