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为什么传言“拉高速”可以清理积碳?其实99%的人理解错了
在咱们有车一族的朋友圈里,总流传着一些听起来特别“管用”的养车秘诀,“拉高速清积碳”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人气最高的一条。
当你的爱车开始出现油耗升高、动力变弱、怠速时方向盘微微发抖的迹象,总会有个热心的“老司机”拍着胸脯告诉你:“没事儿,积碳闹的,周末上高速跑一圈,把速度拉到一百二,使劲冲一冲就好了!”这个法子听起来简单直接,仿佛是给汽车的“血管”做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疏通,既省钱又省事。
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个传说复杂得多,这个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神操作”,很可能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你的爱车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要想弄明白为什么“拉高速”不管用,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根本问题:积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又是怎么来的?
用最通俗的话讲,积碳就是发动机内部没有完全燃烧的汽油和机油蒸汽,经过高温反复“烘烤”后形成的一种黑色、黏稠的胶状物质,时间久了会变得像沥青一样又黑又硬。
它的形成,和我们国家当下的交通状况以及很多人的用车习惯息息相关。
尤其是在大城市,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走走停停,是积碳最喜欢的“温床”。
发动机长时间在低转速、低负荷的状态下运行,就像一团火始终烧不旺,汽油无法充分燃烧,大量的“半成品”就这么留了下来。
还有很多人只是短途代步,开车买个菜、接送一下孩子,发动机还没等彻底热起来就熄火了,这种情况同样是积碳的重灾区。
这些黑乎乎的“垃圾”会顽固地附着在节气门、进气道、气门、喷油嘴和活塞顶部这些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堵塞了油路和气路。
结果就是,发动机“呼吸”不畅,“吃饭”不香,动力自然就弱了,油耗也就跟着上去了,严重的还会导致冷车启动困难,甚至发动机爆震,那可就不是花小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了解了积碳的“顽固”本性,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拉高速”这个操作。
绝大多数人理解的“拉高速”,就是把车开上高速公路,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行驶。
大家想当然地认为,车速这么快,发动机肯定在拼命工作,产生的高温和高速气流就能把积碳“吹”掉。
但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认知盲区:车速不等于发动机转速。
对于我们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自动挡汽车,特别是那些配备了8挡、9挡变速箱甚至是CVT无级变速箱的车型,它们的设计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燃油经济性。
为了省油,当车辆进入高速巡航状态时,变速箱会自动升到最高挡位,将发动机的转速尽可能地压低。
你可能会发现,即便车速达到了120公里/小时,发动机的转速表指针可能也就指在2000转到2500转之间。
这个转速对于发动机来说,顶多算是“快走”,离能够产生足够清洁力的“剧烈运动”状态还差得远呢。
那些已经硬化、碳化的积碳,牢牢地粘在金属部件上,你指望这点“微风”把它吹走,无异于想用嘴吹掉粘在墙上的口香糖,根本不现实。
有经验的修理师傅打过一个比方,这种操作最多能吹掉表面的一层浮灰,如果真有一小块硬化的积碳被冲掉了,它并不会乖乖地从排气管排出,反而可能像一个“不定时炸弹”,被气流带到更关键的地方,比如卡住气门导致气缸密封不严,或者堵塞三元催化器上成千上万个细密的孔道,那可真是旧病未除,又添新伤,维修成本会让你追悔莫及。
那么,是不是说让发动机高速运转就一点用都没有呢?
也不是。
真正对抑制积碳有一定帮助的,不是“拉高速”,而是“拉高转速”。
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拉高速”是在一个相对恒定的低转速下长时间行驶,而“拉高转速”是在安全和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让发动机转速在短时间内提升到比较高的区间,比如3000转甚至4000转以上。
这种操作能显著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温度和进排气气流速度,对于烧掉一些新生成的、尚未完全固化的积碳,以及吹走一些松散的沉积物,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
我们日常驾驶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在高速公路的匝道上并线提速时,可以适当深踩油门,让发动机的潜力释放一下;或者在驾驶带有手动模式的车辆时,偶尔可以降一个挡位,让转速拉高后行驶一小段距离。
这种“间歇性高强度运动”才是对发动机有益的,但要明确一点,它是一种预防和保健手段,而不是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形成的顽固积碳,它的作用微乎其微。
既然“拉高速”指望不上,那如果车子真的积碳严重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科学的方法其实很明确,主要分三类。
第一种是使用高品质的燃油添加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燃油宝”。
这是一种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日常养护方式。
但一定要选择以PEA(聚醚胺)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正规产品,它能够有效地溶解和清洗从油箱到喷油嘴整个燃油系统的积碳。
把它看作是汽车的“保健品”更合适,坚持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缓解轻度积碳的作用,但指望它一两瓶下去就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
第二种是到专业的维修店进行免拆清洗,俗称“打吊瓶”。
维修师傅会用专门的设备,将高效的清洗剂直接注入进气系统,在高压下进行循环清洗。
现在还有一种更先进的核桃砂清洗技术,专门针对进气门背面的顽固积碳,效果非常显著。
这两种方法就像是给发动机做一次“深度洁牙”,是解决中度积碳问题的有效手段。
第三种则是最彻底但也最“大动干戈”的方法——拆解清洗。
当积碳已经严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就只能把进气歧管、节气门等部件全部拆下来,进行手工“刷洗”。
这种方法虽然成本高、耗时长,但效果也是最好的,能让发动机内部焕然一新。
其实,对于积碳这个问题,最好的策略永远是“预防大于治疗”。
在日常用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远比事后花大钱去维修要明智得多。
首先,务必到正规加油站加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劣质汽油是积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次,尽量避免长时间原地怠速,尤其是在冬天,原地热车一两分钟足矣,车辆在低速行驶中升温效率更高。
再者,要彻底告别“养老式”的驾驶方式,别总是让发动机憋在两千转以下工作,偶尔在合适的时机让它“撒撒欢”,对它有好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定期保养,按时更换高品质的机油、机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
好的机油本身就含有清洁分散剂,能有效抑制油泥和积碳的生成。
总之,积碳是所有燃油车都无法完全避免的“副产品”,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认知和正确的用车、养车习惯,延缓它的生成速度,把它对车辆的影响降到最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