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

当我们聊起新能源汽车,可能首先想到的会是深圳、上海这些沿海的科技前沿城市,或者是合肥那样通过资本运作创造了产业奇迹的城市。

但很少有人会立刻将目光投向中原腹地——河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河南是产粮大省,是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似乎与尖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工业这种需要极强产业链基础的行业关联不大。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然而,现实情况可能要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如今的河南,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了脚跟,甚至已经成为全国版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那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巨头在河南究竟布下了多大的局?

而河南,这个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屡试屡败的省份,又是如何抓住电动化这个历史机遇,找到自己的产业突破口的呢?

这背后的逻辑和发展脉络,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番。

要理解河南今天的选择,就必须先回顾一下它昨天的无奈。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在燃油车称霸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可以说壁垒分明。

各大跨国车企与国内集团的合作,基本都在特定的区域扎下了根。

比如欧洲车企主要集中在东北,韩国车企选择了北京,美国车企落户上海,而日本车企则在广州发展壮大。

这个牌桌上的座位基本都满了,后来者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难度非常大。

河南当然也努力过,它也曾满怀希望地引进了东风日产、海马汽车、奇瑞汽车等企业。

当时的想法很好,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带动本地的工业发展。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尝试没能让河南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脱颖而出,甚至郑州最出名的相关“遗产”,反而是因为海马汽车而得名的那个巨大楼盘“海马公园”,这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可以说,在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上,河南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没能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也就无法打破已经固化的市场格局。

即便是河南本土最引以为傲的工业明珠——宇通客车,虽然在客车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尤其是在新能源客车转型上非常成功,产品远销海外,出口量连年攀升,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为汽车工业的竞争,最终还是要看乘用车市场。

面向千家万户的轿车、SUV,才是体量最大、产业链最长、带动效应最强的领域。

宇通的成功证明了河南有搞好汽车工业的底子和能力,但如何切入乘用车这块最大的蛋糕,一直是河南面临的难题。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真正的转机,来自于整个行业的赛道切换。

当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被大大削弱,所有玩家,无论新旧,都站在了一个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

这给了像河南这样的省份一个“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而这一次,河南抓住了。

河南的决心和行动力是惊人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与比亚迪的合作。

2021年9月,河南省政府与比亚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仅仅过了37天,项目就正式开工建设;再过了17个月,这座后来成为比亚迪全球产能最大、用工人数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就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投产。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这种“河南速度”背后,是地方政府all-in(全身心投入)的姿态和极高的行政效率,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河南这次是认真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起来。

光有一个龙头企业还不够,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需要的是一条完整且强大的产业链。

河南深谙此道。

如果说引进比亚迪这条“巨龙”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布局,就是在为这条龙打造一个可以腾飞的“巢穴”。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引进了洛阳。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成本占到整车的近一半,把“宁王”请到家门口,意味着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心脏”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成本优势大大增强。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宁德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建一个工厂,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上下游企业向洛阳聚集,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与此同时,河南还盘活了自身的存量优势。

比如本土企业多氟多,是全球领先的电解液生产商;许继电气,在充电桩等电力设备领域实力雄厚。

这些原本散落在各地的“珍珠”,通过新能源汽车这条主线被串联了起来。

如今,河南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郑州、开封组成的“郑开汽车产业带”为核心,集中发展整车制造,这里聚集了比亚迪、宇通、上汽、奇瑞等十多家整车企业;以洛阳为中心,主攻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而南阳、鹤壁、焦作、新乡等地,则作为配套基地,提供各类汽车配件。

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的核心三电系统,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充电设施和物联网服务,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闭环在河南已然成型。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从数据上看,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是爆发式的。

今年前七个月,河南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7.51万辆,成功跻身全国前十。

更值得关注的是增长率,最新的数据显示,河南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25.8%,而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9%,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也增长了近一倍。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工厂里飞速运转的生产线,是港口上整装待发的出口汽车,更是千千万万个因此受益的家庭。

同时,河南制造的汽车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比如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已经成为上汽出口汽车最大的生产基地,去年一年出口就超过31万辆。

比亚迪有多大,河南新能源车布局,突破点在哪里?-有驾

2024年,河南全省出口电动汽车价值88.5亿元,同比增长了91.4%。

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出口需求,河南在物流配套上也下足了功夫。

在郑州比亚迪工厂不远处,就是占地50平方公里的郑州国际陆港。

这里可以为车企提供“从厂区到集装箱”的一站式便捷物流服务,通过中欧班列,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最快15天就能直达欧洲市场。

这种高效的物流体系,极大地弥补了河南作为内陆省份的地理短板,让“河南造”能够顺畅地通达全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河南现在要积极推动贾鲁河的航运建设,力求实现“通江达海”。

因为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必须提前布局,才能在未来产能全面爆发的时候,从容应对,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这体现了河南发展产业的长远眼光和系统性思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