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荷兰不讲道理地抢走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他们没想到会造成今天的麻烦。中国马上停止供应芯片来反击,正好打中了荷兰的要害。供应才停了19天,像大众和宝马这些汽车公司就因为缺少芯片快要停产了,他们非常着急。
这时候荷兰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联系中国想要谈判。可是安世中国公司直接说可以恢复供货,但只卖给中国国内的公司,并且必须用人民币付钱。这很明显是在告诉荷兰,以后要按照中国的规矩来。
荷兰政府最开始的办法,是用“国家安全”做借口,强行干涉安世半导体的管理。他们把销售市场部副总裁张秋明这些高管都开除了。他们原本以为这样做,就能轻松控制住这家世界顶尖的功率半导体公司。
他们想得太简单了,没有看到全球产业链有多复杂,也没看到安世半导体在全球供应中的重要位置。安世半导体,特别是它在中国的业务,是全球半导体供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件事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欧洲很多有名的汽车制造商,比如大众、宝马和奥迪,还有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品牌,都因为拿不到安世半导体的关键芯片,面临着生产线停工的巨大风险。大众公司购买的芯片里,有差不多百分之二十二都来自安世半导体,可以看出它有多重要。这场危机不只影响了汽车行业,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也没能躲过。
苹果公司的新手机iPhone16,它的电源管理部分很需要安世公司的芯片。三星公司的Galaxy S25手机也需要用安世的快充技术。整个科技行业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大家都在紧张地看着情况会怎么发展。
欧洲的汽车制造协会很着急,发出警告说,如果问题不快点解决,工厂里的芯片库存只能再用几个星期。美国的汽车创新联盟也赶紧出来,催促各方快点找到别的办法。因为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如果长期缺货,全球汽车产量会大幅下降,经济损失甚至可能达到几十亿美元。
荷兰政府的这个做法没有成功控制住安世公司,结果却让自己和整个西方的产业链都陷入了麻烦,没法按时完成订单。
荷兰政府强行干预安世公司的管理,导致全球的供应中断了19天。之后,安世中国公司做了一个让大家都很意外的决定:恢复供应。这个决定有两个很厉害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只在中国国内销售。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国内汽车公司等下游企业的芯片供应,让中国自己的产业链保持稳定。另安世中国也借此加强了对国内市场的控制,给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安世中国还发表了一个很强硬的法律声明。声明说,荷兰总部开除高管的决定在中国是不合法的。从法律上讲,安世中国就变得“独立”了,荷兰总部没办法再实际控制它。
第二个条件是关于钱的。安世中国强制要求,所有在中国国内的交易,都必须用人民币来付钱,不能再用美元。这个要求还包括了所有的分销商,他们跟客户做生意的时候,也必须用人民币。
这个做法打破了半导体行业一直以来用美元付钱的习惯,也帮国内企业避开了外币汇率变化的风险,让交易过程变得更简单。这个改变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用这个办法,安世中国把对供应链的控制,变成了在金融上的影响力。在全球都用美元的大环境下,推动了人民币在世界上的使用。这个策略不只是挑战了美元的地位,还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打开了一个新口子。
这场斗争还没有结束。除了供应链和金融方面的手段,安世半导体背后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安世的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已经表示,会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把荷兰政府告上国际法庭,要求赔偿巨大的损失。要求的赔偿金额可能会有几百亿人民币。虽然这样做直接是为了弥补经济上的损失,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荷兰政府的做法严重违反了商业合同的基本原则,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后果。
在法律战的背后,还有一张更有力的牌,那就是稀土资源。生产半导体需要稀土,而中国在全世界的稀土加工方面占了九成以上。这个优势让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有绝对的地位。这张牌虽然还没用,但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它在无声地告诉对手,如果情况变得更糟,中国有能力让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都停下来。
就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荷兰政府最后才放低了姿态,主动联系中国商务部希望商量着解决问题。现在,主动权已经完全在中国手里了。中国这一系列的反击,不只是为了回应荷兰政府,它也是在告诉所有想用不公平的手段来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家:过去那种西方说了算,想怎样就怎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