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说尊重公民财产权,再次呼吁取消摩托13年强制报废!

你见过给摩托车办葬礼的吗? 最近一个名为《一辆摩托车的葬礼》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视频里,一个年轻人和自己骑了13年的摩托车郑重告别不是不想骑了,而是国家规定,这辆车必须强制报废。

这辆摩托车陪他穿梭北京胡同,载着他和女友走过青藏线,见证了他十年青春。 在第十三年,哪怕车况完好,它也只能被拖去拆解厂。 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一堆零件,而是一个人的记忆载体。

李稻葵说尊重公民财产权,再次呼吁取消摩托13年强制报废!-有驾

这件事背后,是已经延续12年的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 这条规定从2013年实施至今,从未调整。 而同期,私家车早已取消了强制报废年限。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连续八年呼吁取消这一政策。 他指出,摩托车是公民合法财产,强制报废侵犯了物权法赋予的权利。 如果车辆不符合环保或安全标准,可以限制上路,直接强制报废缺乏法律依据。

从经济角度看,强制报废增加了用车成本,抑制了消费。 许多车主因报废年限不敢购买高端摩托车,影响了整个产业链发展。 摩旅文化近年来快速发展,却受制于报废政策难以充分释放潜力。

现代摩托车的制造质量已经大幅提升。 许多进口车型的设计寿命远超13年,定期保养的摩托车即使使用20年仍能保持良好状态。 欧盟、日本等地区均未设置强制报废年限,仅通过年检确保车辆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

政策迟迟未调整的原因涉及多部门协调。 商务部、公安部、工信部等都需要参与决策,而农机具报废等问题也被捆绑讨论,导致改革进程缓慢。

一些观点认为取消报废政策会与“以旧换新”政策冲突。 实际上,两者可以并行实施。 取消强制报废降低的是使用成本,以旧换新刺激的是更新需求,政策目标并不矛盾。

目前,大部分摩托车年检标准与汽车相同,需通过环保检测和安全检查。 许多车龄超过13年的摩托车依然能够通过检测,却因年限规定必须报废。

李稻葵透露,在政策讨论层面,许多部门负责人对取消报废规定表示支持。 在实际操作中,因需要多部门会签协调,改革进程一再推迟。

李稻葵说尊重公民财产权,再次呼吁取消摩托13年强制报废!-有驾

日本摩托车平均使用年限为19年,欧洲为16年。 这些国家通过严格年检控制车辆状态,而非简单按年限淘汰。 我国台湾地区也在2018年取消了摩托车强制报废年限。

北京一位摩托车车主表示,他2009年购买的进口摩托车目前行驶里程仅3万公里,车况良好,却因年限到期必须报废。 类似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摩托车报废规定最初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 如今国四排放标准已全面实施,电喷技术普及,现代摩托车的污染排放较十年前下降90%以上。

中国摩托车商会多次提交建议稿,主张取消报废年限,改为基于排放标准和车况的管理方式。 部分省市曾试点延长报废年限,全国性政策仍未调整。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摩托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每年因强制报废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这还不包括二手车价值损失和相关产业受影响的部分。

一位法律专家指出,物权法明确规定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摩托车作为合法购买的财产,政府仅因使用年限而强制销毁,缺乏充分法律依据。

德国规定摩托车需通过定期技术检测,无使用年限。 美国各州规定不同,普遍允许车况良好的老车继续使用。 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取消强制报废已成为摩托车主的普遍诉求。 在网络平台上,相关倡议获得超过百万签名支持。 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就此提出建议。

李稻葵说尊重公民财产权,再次呼吁取消摩托13年强制报废!-有驾

政策制定需要平衡多方面因素,首先应该尊重公民财产权。 一辆能够通过检测的摩托车,不应该仅仅年限而被强制报废。

摩托车对于许多人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强制报废政策忽视了车辆的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

从管理角度,取消报废年限需要完善检测体系。 这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障碍,全国机动车检测网络已经实现联网管理。

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修改报废标准,尚未给出时间表。 政策调整涉及多个领域,需要谨慎评估。

相比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获得的政策支持,摩托车行业显得被忽视。 其实摩托车人均能耗和排放远低于汽车,更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

意大利允许1970年前生产的摩托车作为历史车辆注册,享受税收优惠。 这种对机动车文化的保护值得借鉴。

国内摩托车爱好者普遍表示,愿意接受更严格的年检标准,希望取消简单的年限报废。 许多老车得到了精心保养,车况反而优于新车。

取消摩托车强制报废的政策讨论已经持续多年。 如今到了需要决策的时候了。 这不仅关系到千万车主的权益,也考验着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