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8大豪门集体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都没来!2025成都车展,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逃遁”?

一、从“VVVIP”到“缺席者”:豪华品牌的身份崩塌

2024年的成都车展,16号馆是整个展会的“核心舞台”——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5家超豪华品牌齐聚于此,展厅内的水晶灯、真皮沙发和限量版车型,让这里成为“富人的打卡地”。仅仅一年后,16号馆的“豪华标签”被彻底撕下:小米带着最新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而来,红旗展示着国产高端新能源车型,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展台前,围满了对电动化感兴趣的观众。曾经的“VVVIP”们,如今连“入场券”都放弃了。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退展”,而是豪华品牌从“市场核心”到“边缘参与者”的身份崩塌。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1302辆,同比下滑28%;雷克萨斯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了35%,捷尼赛思更是下滑了42%。当销量数据从“增长”变成“暴跌”,当消费者的目光从“传统豪华”转向“新势力科技”,豪华品牌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他们不再是市场的“主角”。

成都车展8大豪门集体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都没来!2025成都车展,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逃遁”?-有驾

二、销量下滑:豪华品牌缺席的“显性诱因”

“车展是品牌实力的展示台,也是营销投入的‘试金石’。当销量下滑时,企业会优先砍掉‘性价比低’的营销支出,车展就是其中之一。”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这样说。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参加成都车展的成本并不低:展位费、搭建费、人员成本等,加起来可能超过千万[据行业人士透露]。当销量下滑导致经营压力增大时,这笔钱不如用来做更直接的营销——比如线上直播、线下试驾,或者投入到电动化研发中。

以保时捷为例,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下滑,主要原因是其电动化转型缓慢。虽然保时捷推出了纯电动车型Taycan,但这款车的销量仅占其总销量的15%,远低于市场预期。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仰望U8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为18600辆,同比增长了120%[据比亚迪官方数据]。当消费者更愿意为“电动化+智能化”买单时,保时捷的“燃油车思维”显然跟不上市场节奏。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豪华品牌“产品力”的下降。传统豪华车的“优势”——比如发动机性能、内饰质感、品牌历史,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因素”。现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车辆的电动化续航里程、智能驾驶能力、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以及使用成本。比如,比亚迪仰望U8的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600公里,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NOA,而保时捷的Taycan续航里程仅为450公里,智能驾驶功能也不如仰望U8[据汽车之家评测]。当产品力不再“领先”,销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

成都车展8大豪门集体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都没来!2025成都车展,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逃遁”?-有驾

三、市场变迁:新势力与国产车的“抢班夺权”

成都车展上,最热闹的展台不是“缺席”的豪华品牌,而是比亚迪、鸿蒙智行等新势力和国产车。比亚迪仰望U8的“浮水表演”,让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的播放量超过了1亿次;鸿蒙智行的“五界”品牌展台,用“车机-手机-家居”的全场景智能体验,打动了很多“新富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是保时捷、雷克萨斯的忠实客户。

这种“抢班夺权”,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过去,消费者购买豪华车,是为了“显示身份”——一辆保时捷911,就是“成功人士”的标签。现在,消费者更看重“实用价值”:一辆能实现自动泊车、远程控制、低使用成本的电动化车型,比一辆“只能用来撑面子”的燃油车更有吸引力。比如,比亚迪仰望U8的电动化技术,让它的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3,而智能驾驶功能则让日常通勤变得更加轻松[据比亚迪官方数据]。

新势力与国产车的“崛起”,也让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失去了基础。过去,消费者愿意为“保时捷”的品牌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它代表着“高端”和“品质”。现在,当红旗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在内饰质感、科技配置上不输保时捷,而价格仅为保时捷的1/2时,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择“贵”的?[据汽车之家对比评测]

成都车展8大豪门集体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都没来!2025成都车展,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逃遁”?-有驾

四、消费升级:从“身份象征”到“实用价值”

成都车展的“豪华品牌缺席”,本质上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过去,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从无到有”——买一辆车,是为了“有面子”。现在,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为“从有到好”——买一辆车,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这种消费升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燃油到电动”的动力转型。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达到了45%,而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仅为12%[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当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电动化车型时,豪华品牌的“燃油车优势”已经不再存在。二是“从品牌到产品”的需求转型。过去,消费者买“品牌”;现在,消费者买“产品”——他们会对比不同车型的续航、智能配置、使用成本,而不是仅仅看“车标”。

比如,一位成都的年轻企业家,过去开的是保时捷卡宴,现在换成了比亚迪仰望U8。他说:“卡宴的内饰确实豪华,但仰望U8的智能驾驶功能让我每天少开30分钟车,而且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据成都车展现场采访] 这种“实用主义”的消费观念,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

五、未来趋势:豪华品牌的“转型焦虑”

面对新势力与国产车的竞争,豪华品牌并非没有行动。保时捷推出了纯电动车型Taycan,雷克萨斯也在推进电动化转型,捷尼赛思则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车型。但这些行动,显然跟不上市场的变化速度。

比如,保时捷Taycan的销量,2025年上半年仅为3200辆,占其总销量的15%。相比之下,比亚迪仰望U8的销量为18600辆,占其总销量的40%[据比亚迪官方数据]。为什么?因为Taycan的电动化技术不如仰望U8成熟:续航里程 shorter,智能驾驶功能更少,而且价格更高[据汽车之家评测]。

豪华品牌的“转型焦虑”,还体现在“品牌定位”的模糊。过去,豪华品牌的定位是“高端、奢华、专属”;现在,当它们推出电动化车型时,却不得不面对“如何平衡豪华与实用”的问题。比如,雷克萨斯的纯电动车型UX300e,价格高达36万元,但续航里程仅为400公里,智能驾驶功能也不如国产的比亚迪唐EV[据汽车之家评测]。当消费者发现,“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车型,在“实用价值”上不如国产车时,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

成都车展8大豪门集体缺席,保时捷、劳斯莱斯都没来!2025成都车展,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逃遁”?-有驾

六、结语:豪华品牌的“重生之路”

成都车展的“豪华品牌缺席”,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它标志着传统豪华车时代的落幕,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新秩序”的建立。对于豪华品牌来说,要想重新获得市场的关注,必须做出改变:

一是加速电动化转型。比如,保时捷需要推出更多像Taycan那样的纯电动车型,并且提高其续航里程和智能驾驶功能;雷克萨斯需要加快电动化车型的研发,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二是重新定义“豪华”。过去,“豪华”是“真皮、水晶、限量版”;现在,“豪华”应该是“科技、智能、实用”。比如,比亚迪仰望U8的“浮水技术”,就是一种“新豪华”——它不仅展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三是放下“身段”。豪华品牌需要接受“不再是市场主角”的现实,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倾听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保时捷可以推出更亲民的电动化车型,吸引年轻消费者;雷克萨斯可以加强与中国消费者的互动,了解他们对“豪华”的新定义。

成都车展的“豪华品牌缺席”,是市场变迁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主角”,只有永远的“变化”。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只有适应变化,才能重新获得“入场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换道超车”。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