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

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

2024年1月的销量数据出炉那天,不少二手车商都懵了。飞度,这个他们眼中的“硬通货”,全国居然只卖出去23台。要知道,就在三年前,这家伙月销还能轻松破万,二手车行里经常出现“车没到店,订金先收”的盛况。一位做了十几年二手车生意的老板跟我说:“收飞度从来不愁卖,周转快,利润稳,现在库里那台GK5放了半年都没人看。”

从“买发动机送车”到门可罗雀,飞度的坠落速度之快,可能连本田自己都没想到。

那台L15B发动机,确实有几分门道

GK5搭载的L15B地球梦发动机,参数看着不起眼,1.5L自然吸气131马力,但这玩意儿的精髓在调校。13.5:1的高压缩比,38%热效率,配合那套久经考验的CVT,整车推重比做到了同级罕见的水准。

一个开了六年飞度的哥们儿告诉我,8万公里下来除了换电瓶和雨刷,这车基本没进过修理厂。日均跑网约车300公里的师傅更直接:“其他车早趴窝了,这破飞度愣是扛下来了。”

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有驾

空间设计更绝。本田那套MM理念玩到极致,2530mm轴距硬生生做出了紧凑级轿车的后排空间。后备厢放倒后排,连自行车都能塞进去。城市里4.9米转弯半径,钻胡同停车场如履平地。

保值率更是传说级别。2020款1.5L CVT版新车指导价9.18万,开三年还能卖6.5-7万,保值率超70%。这种数据,在整个汽车市场都算异类。

减配风波,老粉丝寒了心

第四代飞度上市时,配置表一出来,老车主们就不淡定了。后雨刷没了,后排USB接口砍了,魔术座椅只有高配才给,连Honda SENSING都要选装。

更让人无语的是,同样十万块钱,消费者可以买到比亚迪海豚这种带L2辅助驾驶、全景影像、车联网的纯电车。飞度那套“实用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显得有些寒酸。

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有驾

改装圈的衰落可能是最让人唏嘘的。GK5时代那些气动避震、Work轮毂、涡轮套件的盛况,如今只剩零星老玩家在坚守。年轻人的兴趣点转向了智能座舱和电驱性能,对机械改装的热情大不如前。

海外香饽饽,国内无人问

有意思的是,飞度在日本本土年销十五万台,东南亚市场也有稳定表现。海外版提供混动选择,油耗能做到3.5L/100km,配置也更厚道。

反观中国版,只给燃油版,配置还缩水,价格也没同步下调。这种“全球车本土化失策”,大概是本田低估了中国新能源转型的速度。

政策风向变了,燃油车没活路

新能源政策的天平彻底倾斜。购置税减免、绿牌、免摇号,这些政策红利全给了电动车。飞度作为纯燃油车,先天就处于劣势。

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有驾

更要命的是对手的崛起。比亚迪海豚月销两万多,五菱缤果、哪吒AYA这些8-10万的纯电小车,续航三四百公里,智能化配置完全碾压飞度。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很明显。

一位飞度老车主的话挺有代表性:“不是飞度不好,是时代变了。现在谁还在乎发动机调校?大家要的是自动泊车和语音控制。”

电动飞度,最后的机会?

本田的e:N品牌技术储备应该是有的,如果推出纯电飞度,10-12万价位,400公里续航,标配智联系统,直接对标海豚,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但窗口期可能只剩一两年。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或超50%,十万级纯电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五菱、长安、吉利这些品牌都在虎视眈眈。

本田飞度月销从15000台跌至23台:那个让二手车商抢破头、三年保值70%的平民神车,为何在电动时代被彻底抛弃?-有驾

一个品类的集体退场

飞度的遭遇,其实是整个燃油经济型小车的缩影。Polo、致炫、嘉年华,销量都在腰斩。消费者的价值标准已经重构: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强的智能化体验、更优的政策待遇。

“机械素质至上”的时代似乎结束了。海豚、钇为3、宝骏云朵这些新选手,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了家用小车标准。

十几年前那个“买发动机送车”的时代,可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技术路线切换从不给任何品牌留情面,哪怕曾经是神车。在汽车工业大转型面前,每个参与者都得学会接受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