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合作是生意,有些合作,是命。
当巴西总统卢拉,从比亚迪王传福手里接过那把车钥匙。
是一个大国压抑许久的工业梦,终于找到了新的托付。
背后是一个扎心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能干成的事,在这里盘踞了近百年的西方巨头,却干不成?
这故事,得从一座被判了死刑的工业小镇说起。
美国人拍屁股走人
2021年,巴西,卡马萨里市。天塌了。
美国福特,毫无征兆地跑了。
关掉了在巴西的所有工厂,包括这座几十年的老厂。
这不是裁员,是连根拔起。
一夜之间,五千多工人没了饭碗。
整个小镇的经济,瞬间停摆。
商店关门,诊所歇业,学校都快黄了。
工人们举着横幅,站在工厂门口,眼神空洞。
那种绝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更憋屈的是,福特给的理由之一,竟然是美国自己搞的关税壁垒。
自家的政策,逼死了自家的企业。
最后,让几万个巴西家庭,吞下所有苦果。
福特走了,留下一地鸡毛。
一个巨大的、生锈的工业空壳。
和一群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扔在路边的工人。
这里,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工业坟场。
废墟上开出的中国花
废墟之上,两年后,转机来了。
2023年,巴西总统卢拉亲自访华。
带回了一个沉甸甸的希望。
比亚迪宣布:福特留下的烂摊子,我们接了!
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重建。
比亚迪砸了55亿雷亚尔,要建三座新工厂。
一座造新能源车,一座造大巴底盘。
还有一座,竟然是搞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
比亚迪不是来搞组装,拧螺丝的。
人家是把一整套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都搬到了巴西。
从上游的电池,到下游的整车,齐活了。
这手笔,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今年10月,就在这片废墟上。
比亚迪一辆崭新的“宋Pro”,缓缓下线。
这辆车,叫尊严
下线仪式上,快八十岁的卢拉总统,激动得直接扔了发言稿。
这位工人出身的总统,看着台下重新穿上工装的工人们,彻底绷不住了。
他没说官话套话,就是直白地感谢。
感谢中国企业,让这些兄弟们,重新找回了人的尊严。
当王传福把车钥匙递给他时,卢拉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脱口而出两个词:“同志,兄弟!”
全场的气氛,在卢拉下面这句话里,燃到了顶点:
“这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这是巴西的主权和尊严!”
一国元首,为何给一辆车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车里,藏着巴西人最想要的东西。
能烧甘蔗的车才叫巴西车
过去福特在时,巴西工人干的活,就是组装。
核心技术、关键零件,都从美国运。
利润大头美国人拿走,工厂说关就关,巴西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比亚迪呢?完全是另一码事。
他们给巴西市场量身打造了一款混动发动机。
最牛的是,这发动机能直接烧甘蔗做的乙醇燃料。
巴西是什么地方?甘蔗大国。
用乙醇当燃料,是他们的国家能源战略。
比亚迪的技术,完美地嵌进了巴西的国情里。
这不是技术上的讨好,这是战略上的拥抱。
这意味着,巴西的汽车工业,不再是谁的附庸。
他们有了能结合自己国家资源的核心技术。
这,才是卢拉嘴里,“主权”二字的真正分量。
结语
更有意思的是卢拉和王传福这两个人。
一个巴西农村娃,擦过皮鞋,断过手指。
一个安徽农村孤儿,靠着助学金才读完大学。
两个从泥地里爬出来的人,他们的握手,超越了生意。
那是一种“我懂你”的共鸣。
他们都明白,国家想站起来,企业想硬起来,靠的不是别人施舍。
是自己手里,得有真东西。
美国人走了,留下一座坟场。
中国人来了,带来了一座工厂,和一个国家的希望。
卢拉总统那句“主权和尊严”,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那辆比亚迪,将载着一个南美大国的复兴之梦,轰鸣向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