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有个挺热乎的话题,就是川崎那台大家都很熟悉的中量级街车Z650,在欧洲那边发布了一个新款,名字后面多了个字母“S”,叫Z650S。
这台车在国内有不少人骑,口碑一直不错,属于那种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但总感觉样子有点平淡,不够刺激的类型。
这回突然来个新款,大家自然就很好奇了,这个“S”到底代表啥?
是说它变得更运动了,还是川崎又在玩什么新名堂?
这车到底是彻头彻尾的换代,还是说只是换了个壳子,小打小闹地升个级?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台新车里里外外给大家说明白。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这张“脸”。
以前的Z650,车头灯虽然也挺犀利,但看久了总觉得有点温和。
这回的Z650S可不一样了,它直接换上了川崎最新的家族式设计,那个车头灯跟它的大哥Z900,还有新出的小弟Z500长得一模一样,都是三颗LED灯珠,眼神显得特别凶。
这种设计,川崎管它叫“Sugomi”,翻译过来是“凄”,意思就是一种蓄势待发、充满压迫感的气势。
简单来说,就是这台车从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青年,一下子变成了眼神凌厉、随时准备冲出去的街头小子,整个气场都变了。
除了换脸,车身的其他部分也跟着做了“微整形”。
油箱两侧的护板面积变得更大了,线条也更尖锐,向前突出,让车头看起来更宽、更壮实,有种肌肉感。
再配上那个特别显眼的金色车架,虽然骨架子没变,但颜色一换,整个感觉就不一样了,视觉冲击力强了很多。
车尾也做了修改,后座不再像以前那样厚厚的一块,变得更薄更翘,看起来利索多了。
总的来说,这次外观上的改动非常成功,让Z6-50S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有点“买菜车”的印象,变得更符合它街头运动摩托车的身份。
看完了外表,我们再来看看内在的提升。
这次升级的一大亮点,是仪表盘。
老款那个黑白液晶屏虽然信息也够用,但在这个年代确实有点跟不上潮流了。
新的Z650S换上了一块4.3英寸的全彩TFT液晶屏,这感觉就像是把老式的按键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档次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块屏幕不仅好看,功能也多。
它有两种显示风格可以选,还能根据外面光线的明暗自动切换白天和黑夜模式,非常智能。
更关键的是,它可以通过手机APP跟你的手机连起来。
连上之后能干嘛呢?
你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你的骑行路线、油耗、车辆状况等各种数据,仪表盘上也能显示来电提醒,这就方便多了。
虽然现在很多国产车都有这个功能,但对于一向比较保守的川崎来说,这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大大提升了骑车的便利性和乐趣。
在安全配置方面,Z650S也跟上了主流。
它标配了牵引力控制系统(KTRC)和滑动离合器。
这两个东西听起来专业,其实很好理解。
牵引力控制系统,就好像一个电子保镖,当你路过湿滑路面或者出弯的时候,油门给得太猛,后轮快要打滑失控的一瞬间,它会马上介入,帮你控制住动力,防止摔车,对于这么一台马力不小的车来说,这个功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滑动离合器呢,主要作用是让你在快速降档的时候,后轮不会突然抱死,车身能更稳定,这对于喜欢激烈驾驶的朋友来说是个非常实用的配置。
不过有点小遗憾的是,让换挡更顺畅的快速换挡功能需要另外花钱选装,而且像减震、刹车这些关键的硬件,跟老款Z650是一样的,没有升级。
这也说明,川崎觉得这套系统已经足够成熟可靠,同时也是为了控制成本,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后,也是这次升级的核心之一,就是骑行的姿势变了。
为了配得上这一身运动的外观,川崎把Z650S的车把、坐垫和脚踏的位置都重新设计了一遍。
结果就是,你骑在上面的姿势会比以前更“战斗”,上半身会更向前趴,重心更靠前。
这种姿势能让你在过弯的时候更好地控制车子,感觉人车一体。
简单说,它不再是让你舒舒服服地坐着骑,而是鼓励你用更专业的姿势去享受驾驶的乐趣。
有意思的是,在变得更运动的同时,川崎似乎也没忘了舒适性。
新车的前后坐垫都比以前更厚、更宽了。
这就很巧妙了,它意味着虽然你的姿势更激进了,但屁股的感受可能会更好,长时间骑行也不会那么累。
这说明川崎在想办法找到运动和舒适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而且,新车还提供了一个降低20毫米的低座高版本,这对咱们很多身高不是特别占优势的国内车友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能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地上,那种安全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聊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价格,以及它将来会不会在国内上市。
目前Z650S在英国的售价是7199英镑,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万9千块钱。
作为参考,现在国内在售的普通版Z650起售价是7.73万元。
如果这台新款Z650S将来引进国内,算上各种税费,价格很可能会落在8万5到9万之间。
这个价格,就让市场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咱们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
以春风800NK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中大排量摩托车,不仅配置高、动力强,价格还非常有竞争力。
这无疑给了像川崎这样的传统国际大厂巨大的压力。
所以,川崎这次推出Z650S,可以看作是它应对市场竞争的一个积极举动。
它通过一次非常精准的升级,保留了核心的稳定平台,但在外观、配置和骑行感受这些消费者最能直接体会到的地方下足了功夫,让产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国家摩托车工业的进步,正在促使这些国际品牌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参与竞争,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