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又“炸”了,朋友们,这回咱聊聊这新鲜出炉的2025年第34周新势力品牌销量排名榜单,真是一场大戏,不知道你最关心的是哪一家的名次,反正我是一边看榜单一边琢磨: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小米竟然混了个第三?零跑成了“周冠”?还有,鸿蒙,二把交椅坐得像块石头一样稳,不动如山。
等等,这就结束了?显然不行!数据嘛,光看数字没意思,关键要扒拉出背后的猫腻,你说是不是!说到这里,咱得先把榜单再重新过一遍:零跑12139辆,鸿蒙10598辆,小米8245辆,小鹏8233辆,理想7591辆,蔚来7570辆,深蓝4040辆,极氪3599辆,岚图3151辆,极狐2502辆,腾势2240辆,阿维塔2210辆,智己908辆。看着满屏的数字,要是不小心还以为在查体重排行榜。
但问题出在哪儿?按理说,鸿蒙这个“含四马甲”选手,居然还没追上零跑,后者到底凭的啥?小米能冲到第三,背后又是哪路神助攻?还有小鹏与理想、蔚来这些熟面孔,你别小瞧它们,看似在“卷地板”,其实各有一肚子苦水。你说是不是,有没有一丝丝疑惑?到底是市场“玄学”还是另有乾坤?先别着急,咱慢慢掰扯,权当侦探探案——知道的就当复习,不知道的跟我一起补课。
先说说零跑,12,139台,这数据嘛,说实话,没啥太大的“视觉冲击”,可在一众新势力里面,零跑就像突然翻身的“逆袭小白”,后劲爆棚。有人调侃,买零跑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牌子,只要便宜实用能开回家就是胜利。懂的都懂,最近零跑X、零跑C10、T03这些车型,直接对着平民市场砸。更狠的是,零跑玩出个“轻奢平价”新概念,还暗戳戳搞了点科技buff,让一众性价比党转路人粉。说白了,零跑能杀出来,靠的不是啥天花板科技,也不是阿喀琉斯之踵级别的品牌信仰,而是真刀真枪地看住了腰包,不花冤枉钱。
你说市场不讲套路?零跑这波真是“凭实力分羹”。别外行看热闹,内行早就掐着科技、服务和终端促销分析,说白了,零跑的代步思维、接地气定价,还有渠道渗透率,正好卡在当前大盘短板。说“卷王”一次轮到它,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再来琢磨鸿蒙智行,榜单第二,10,598辆。它这个“复合拳”: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一上市就自带高光buff,背后有华为加持,智能化说得溜,颜值在线,宣传那更是没得挑。人家主打“智慧出行”,直接让一群对“数码味”敏感的用户种了草。问一圈朋友圈,谁还没被鸿蒙的车机UI惊艳过?华为粉,门面担当,鸿蒙加身,这商业组合可以说爽到飞起。只不过,车圈毕竟还是看实打实销量,科技为皮,口碑是骨,崛起不难,维稳更难。就看接下来鸿蒙能不能持续掀起波澜,不然也难保不被下一个“新贵”追上来。
至于小米汽车,这波让人看得真是目瞪口呆。8245辆,直接第三,简直跟手机市场一样,靠粉丝经济和极致性价比,冲着热搜就去了。有网友玩笑:雷总卖啥,咱就买啥,除了女装。说白了,小米的粉丝们“为爱充值”,就和抢小米11首发差不多。有人会说,这不科学,车子不是手机,可消费市场它就“玄学”,品牌号召力+营销动作=自来水买单。小米SU7、SU8主打配置加堆料,价格发力一刀见血,妥妥的“亲爹价”。雷军宣传“首战即决胜”,这不是霍霍队友,是卷死同行。小米凭什么?靠生态、靠粉丝、还靠对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深度拿捏。雷军一喊口号,网友就刷“遥遥领先”,这谁顶得住?
说到小鹏、理想、蔚来,几个老熟人,最近都面临着“保温难题”。数据摆那儿:小鹏8233辆,理想7591辆,蔚来7570辆。你看这仨,排名一个比一个焦灼,就像高考查分那一刻,焦虑得手心都是汗。小鹏虽然掉了一位,但是还卡在第四,基本盘没散;理想上升一位,但是销量跟蔚来就差21辆,简直是在玩豆腐掉地上——糊了但还能捡。蔚来这边也不是一家独大了,合并了乐道和萤火虫,还只能守着第六,一边大刀阔斧涨科技buff,一边穷尽全力稳粉丝。你说,内卷不够,赛道太窄,这不,一个“榜单塌陷”,几家“头铁”主角也只能“混个温饱”。意犹未尽?他们都在折腾啥?有人说新车频发,品牌升级,也有人说终端优惠拉满,可现实维度更像是一场赛跑,跑着跑着就丢了鞋。
榜单后半区,深蓝、极氪、岚图、极狐、腾势、阿维塔、智己等一众品牌,一个比一个名气小,但谁又能断言他们没戏?深蓝和极氪以前是洗脑“网红”,这会儿看数据,4040和3599,确实低到有点心塞。人家“天花板”车型卷不过,降价杀入新低还没抓住用户心。说到底,销量是门玄学,也许下周再来就是极氪翻盘。岚图、极狐这些“低调家伙”,更像车圈的野路子侦探,时不时蹦出来个大新闻,但常规周榜上却总是陪跑。腾势、阿维塔、智己一众,销量疲软,外加大环境压力,堪称“盐碱地种白菜”。
有意思的是,来对比一下上一周的榜单变动,这饭还越吃越香。零跑和鸿蒙依然是王者姿态,稳坐钓鱼台;小米这波硬插两位,理想也是小步快跑;小鹏稍微有点“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归根结底都还在牌桌上。“新势力卖得好不好,是不是卷不过老外?”这种灵魂拷问,永远不会消失。有瓜友说,市面就是“防守反击,谁都不能躺平”,一周一个小高潮,刺激得很。
不信你看,这场新势力的龙虎榜,明面上是“谁赢谁输”,暗盘里却堆积着一大堆问题——比如补能体系是不是跟上了、渠道是不是铺得开、售后能不能服人心、本地供应链扛不扛得起,政策暖风还能吹多久。老百姓买菜要精打细算,买车也是再三盘算。厂商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明年还能不能见着名字,都成了群众聊微信时的饭后谈资。
当然,再怎么说,也架不住车圈飞速变脸。你以为今朝第一,下月就能高枕无忧?呀,太天真了。当年特斯拉、比亚迪也是榜样般的存在,这两年被本土新势力硬生生“夹击”,海外品牌的“高光光环”也快穿不住了。新势力本土战场,卷营销、卷性价比、卷创新,卷到最后,说不准又是谁家的“新秀”把老大哥斩于马下。
谁能笑到最后?真说不准,“一周风云榜”,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底层的逻辑还得回归到市场本质——产品力到位、用户需买单、渠道服务硬、政策红利可持续。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品牌穿越周期、不至于被淘汰的底气。谁还敢轻视那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兴品牌,也许下个月他们就能给我们制造一个天大的惊喜。毕竟,谁没见过一夜爆红、一夜崩盘的拿命换风口?
看完榜单,你心里的冠军是谁?你更关心哪些品牌会逆袭呢?评论区开麦——大胆聊聊未来一周,你最看好谁冲进前三?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