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商场门口那些MINI车主搞什么后备厢集市,我都觉得特别魔幻。一群人,开着一辆实用性基本为零,但情怀值拉满的压缩毛巾,打开还没我家猫砂盆大的后备厢,卖点手冲咖啡和手工饼干,然后管这叫“松弛感”。
这种松弛感的本质是什么?是我有钱有闲,买一台大玩具,并且还能再买一台真正能拉货的大家伙。这是一种阶级凡尔赛,一种行为艺术。而现在,这帮艺术家们开始换道具了,从油车MINI换成了电车smart,从宝马换成了吉利,内核一点没变,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
但你别笑,这就是品牌玄学。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跟MINI车主聊三缸抖动,他跟你聊卡丁车般的驾驶乐趣;你跟特斯拉车主聊内饰简陋,他跟你聊硅谷精神和星辰大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买一辆车,而是维护这种信仰。
所以当大众宣布要用纯电复活Polo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意外。这操作,太懂了。简直就是老戏骨下场,不装了,摊牌了。大众在电动化时代搞了半天ID家族,除了ID.3在欧洲还能算个“电动高尔夫”之外,其他的基本等于空气。为什么?因为没有灵魂。ID.4、ID.6这些车,就像是AI生成的标准答案,正确,但无聊。
消费者不买账,很简单,你大众的ID.家族,既没有特斯拉那种“飞升火星”的科技邪教感,也没有中国新势力那种“配置拉满价格干穿”的掀桌子精神。你就像个中年男人,想骚,又怕老婆骂,最后穿了件印着“Supreme”的Polo衫去开家长会,主打一个尴尬。

现在大众悟了,开窍了。既然我玩不转智能化的花活儿,那就干脆别玩了,我直接请神上身。Polo是什么?Polo是全球两千万人的青春记忆,是“皮实耐用”的代名词,是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自带金钟罩铁布衫的超级IP。ID.Polo,就是把Polo这个还在发光发热的祖宗牌位,直接从祠堂里请出来,塞进一个电动的壳子里。
讲白了,大众这是在进行一场“招魂仪式”。它在赌,赌大家对“Polo”这个名字的信任,能够覆盖掉对它孱弱智能化水平的疑虑。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力不行了,就开始吹嘘自己祖上是张三丰。就问你怕不怕?
这招,奔驰的smart也玩得飞起。smart for two那才是smart的灵魂本尊,是城市里的精灵。结果跟吉利合资后,先搞出来个又大又圆的smart#1,我作为一个曾经的smart车主,看到这车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我那么小一个smart呢?现在smart#2要回来了,两门两座,原教旨主义狂喜。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终于意识到,有些品牌的价值,不在于迎合所有人,而在于守住自己最核心的那一小撮信徒。守住了他们,就守住了一切。


这种老牌车企的“文艺复兴”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收缩。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在智能化和成本控制这两个核心战场,它们已经被中国品牌打得找不着北了。你看蔚来的萤火虫,这台车在国内可能平平无奇,但在欧洲,那简直是三体人降临。一个起售价接近3万欧元的欧洲小车,给你配上高阶辅助驾驶,那边的同行看了也得傻。这相当于你在欧洲卖煎饼果子,别人加个蛋都算豪华版,你直接把波士顿龙虾给夹进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老欧洲们只能另辟蹊径,不跟你卷技术,跟你卷文化,卷情怀,卷那些虚无缥缈但又价值连城的玩意儿。保时捷为什么值钱?因为它快吗?不,因为它叫保时捷。大众现在也想明白了,它成不了最快的,也成不了最酷的,但它有机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怎么受欢迎?就是让你妈觉得这车靠谱,让你爸觉得这牌子稳重,让你觉得,诶,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坐过的那辆Polo嘛。
但是,这套“情怀杀”在中国市场还好使吗?我看不一定。
因为中国的玩家,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维度,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黑暗森林模式。吉利星愿,一个全新的名字,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上来就是月销四万多。为什么?因为它不讲武德。6到10万块钱,给你410公里续航,后多连杆独悬,还塞进去一个魅族Flyme Auto车机。这哪里是卖车,这简直是做慈善。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而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当大众还在研究怎么把牛排煎得更有情怀的时候,中国品牌已经把自助餐的桌子都掀了,还顺手把厨子给挖走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市场的现状就是这么蠢。
这一切疯狂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电池这个“魔力水晶”,终于不那么贵了。想当年,欧拉黑猫白猫卖一台亏一万三,长城董事长魏建军都快哭晕过去了,只能忍痛停产。那会儿造小电车,就像是往功德箱里扔钱,听个响,然后就没了。因为核心的魔力水晶,也就是电池,成本占比能到百分之五十甚至六十。
现在呢?碳酸锂价格从珠穆朗玛峰一路俯冲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电池成本直接腰斩。以前是“没钱你搞什么电动爹”,现在是“电池比铁还便宜”。成本下来了,什么都好说。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智能配置,现在像不要钱一样往下放。萤火虫有8155P芯片,吉利星愿有7纳米芯片。这帮人简直是疯了,把原本用在旗舰手机上的脑子,安在了一台买菜车上。
所以,大众的ID.Polo,smart#2,它们要面对的,根本不是一群造车的同行。它们要面对的,是一群被成本下降解开了封印的“道诡异仙”,一群不按常理出牌的互联网思维降维打击者。你跟他们讲历史,他们跟你讲算力;你跟他们讲操控,他们跟你讲OTA;你跟他们讲品牌积淀,他们直接问你“能不能手机投屏看NBA?”

这仗,没法打。
所以最后回到那个问题:长城欧拉是否应该复活黑猫、白猫?从商业逻辑上讲,现在成本下来了,时机成熟了,当然应该。但从竞争格局上讲,我觉得这事儿悬。
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这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你以为大家在比赛谁的车好,其实大家在比赛谁的发布会PPT做得更炫,谁的老板更能整活儿。复活黑猫白猫,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成为另一个吉利星愿或者比亚迪海鸥。但这有意思吗?没有。真正的赢家,是在所有人都以为你要掀桌子的时候,你默默地开始研究怎么造任意门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复活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城能不能搞出点新花样,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但又大受震撼。比如,宣布黑猫白猫只在元宇宙里卖。你看,这不就又高级起来了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