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或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

#美女#

芯片断供十日 大众产线静默警示录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手臂悬在半空。传送带静止了。那些本该在今天成为一辆辆高尔夫或途观的零件,仍安静地躺在料架上。这是2025年10月末,沃尔夫斯堡工厂里不寻常的寂静。

一颗芯片,如何让汽车巨头放缓脚步?

这一切始于安世半导体的断供。这家位于荷兰的芯片制造商,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子公司。9月底荷兰政府的干预,让这家公司的控制权陷入混乱。大众欧洲区的芯片库存,在不到一个月内骤降60%。

博世、大陆集团等一级供应商接连发出预警。

情况比想象中严峻。

车规级芯片不同于普通芯片。它要承受零下40度到150度的极端温度。要保证十五年不失效。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背后是数百道工序。安世在车规二极管领域的全球市占率超过35%。大众每辆车上至少使用20颗安世芯片。从电源管理到电机控制,几乎无可替代。

供应链的脆弱超乎想象

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或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有驾

马克在大众采购部工作十年了。他从未如此焦虑。“我们试过所有替代方案。”视频那头,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其他厂商的产能早已被预订一空。重新认证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这不是大众一家的问题。宝马、奔驰同样如坐针毡。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警告文件里写着:“整个供应链将在10到20天内受到影响。”

更深的矛盾在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安世在荷兰设计芯片,在中国完成封装测试。80%的后端产能在东莞。这本是一条高效的全球产业链。直到地缘政治把它撕开一道口子。

中国工厂的另一种景象

与此同时,安世东莞工厂却是一片繁忙。生产线全开,工人三班倒。这里优先保障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的需求。所有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这不仅稳定了本土供应,更推动了汽车芯片结算的多元化。

同一个公司,不同的命运。欧洲工厂因管理层动荡,核心员工离职,生产线停摆。中国工厂却保持着85%的产能利用率。

这种反差令人深思。

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或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有驾

停产的涟漪效应

大众的困境正在扩散。经销商开始紧张。欧洲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显示,10月下旬大众在德库存车销量环比上涨22%。消费者担心提车延迟。

芯片贸易市场,安世产品的价格较月初上涨40%。仍然一货难求。

流水线上的工人更加不安。短时工作制意味着收入减少。工厂门外,“我们需要芯片”的标语牌格外醒目。

更深层的产业反思

这场危机暴露了什么?

全球产业链的深度绑定远超想象。强行割裂只会双输。大众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漏洞。地缘政治正在重塑百年汽车产业格局。

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或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有驾

一位行业观察者说得更直接:“这不是供应链问题,这是全球产业秩序重构的阵痛。”

荷兰政府已致电中国商务部寻求磋商。但关键的控制权问题仍未解决。闻泰态度明确:“尊重市场与产权,才是解危根本。”

未来之路

大众在加速寻找替代供应商。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与地平线、小鹏的合作在加深。但这需要时间。

而时间,恰恰是当下最奢侈的东西。

夜幕降临,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灯光依然亮着。只是少了往日的机器轰鸣。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厂门,不时回头望向那些静止的生产线。

这场由芯片引发的停产危机,何时结束尚未可知。但它已经给全球汽车业上了深刻的一课: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供应链的韧性,比效率更重要。

大众汽车部分车型或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有驾

芯片虽小,却能牵动整个产业的神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