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界和文化圈里都挺有名气的俞敏洪,因为一辆车和一句话,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他在结束了一趟长达18天、跑了7000多公里的内蒙古穿越之旅后,对着镜头很认真地说了句:“未来我开越野车,一定用猛士M817”。
这话一出,很多人就好奇了,俞敏洪我们都知道,新东方的创始人,一个文质彬彬的企业家,平时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在讲台前分享人生智慧,怎么突然就跟一辆外形看起来这么硬派、甚至有点“吓人”的国产越野车绑定得这么深?
这到底是厂家安排好的商业宣传,还是这辆叫“猛士”的车,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趟旅程,看看这车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赢得了这样的评价。
首先得说说这趟旅程本身,它可不是咱们平时周末去郊区转转那么简单。
这趟“俞你同行”的活动,路线规划得相当“狠”。
从内蒙古最东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出发,一路向西,穿越了可以说是内蒙古地形地貌的“满汉全席”。
这其中包括了广阔无垠的草原、泥泞湿滑的额尔古纳湿地、一望无际的库布齐沙漠,还有海拔两千多米的贺兰山脉,最后一直开到新疆哈密的戈壁滩。
整个行程超过7000公里,历时18天。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移动的、全天候的、高强度的汽车性能测试场。
天气多变,路况复杂,对任何一辆车来说,能完整跑下来不出大问题,就已经算及格了,而猛士M817看起来不仅是及格,还拿了个高分。
旅程一开始,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俞敏洪对这辆车的第一印象就很有意思。
他没先夸车有多快、多有力,而是说这车的设计“有个性但不张扬”,跟内蒙古的壮美景色特别搭。
这话听着有点文艺,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猛士M817这车,车长超过5米,宽度接近2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
这种尺寸的车,如果设计得太花哨,开在壮阔的自然风光里就会显得很突兀,像个不速之客。
但猛士M817的线条非常硬朗、干练,有种军用装备的沉稳感和力量感,停在草原上,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和天地融为一体。
这种不靠花里胡哨的设计,而是靠本身的气场来征服眼球,可能恰好就对上了俞敏洪这种文化人的审美。
当然,光有好看的外观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当车队进入库布齐沙漠,那才是对车辆性能的终极拷问。
在沙漠里开车,最怕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动力不足,在软沙里陷车;第二是车辆过热,直接“罢工”。
俞敏洪提到,他们开着猛士M817在沙漠里飞驰,能直观感受到强劲的动力。
我们来看看数据,这辆车的综合功率达到了505千瓦,综合扭矩848牛·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说,它的动力水平,跟很多跑车上用的那种6.0T大排量发动机差不多了。
有这样的动力储备,在沙漠里爬个几十米高的陡峭沙丘,自然就显得轻松自如。
比动力更关键的,是散热。
夏天内蒙古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能达到70摄氏度,车子在里面高强度地跑,发动机和电池系统就像被架在火上烤。
如果散热跟不上,动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损坏。
这时候,猛士M817一个核心技术就派上了大用场,它有一个功率高达3千瓦的超大高压风扇。
这个风扇的作用,就是给车辆最核心的动力系统进行强制降温,确保它在极端高温下也能稳定工作,动力不会因为过热而衰减。
所以俞敏洪才会特别强调说:“散热性能好,保电能力强,动力不打折。”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在支撑。
走出了沙漠,又开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贺兰山。
开过高原的朋友可能知道,海拔高了空气稀薄,很多燃油车会像人一样出现“高原反应”,感觉没劲儿,动力下降得厉害。
但猛士M817是一台增程式电动车,它的工作原理是,主要靠电动机驱动车轮,发动机只负责发电。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受海拔高低的影响,而发动机即便在高海拔地区发电效率稍微降低,也完全能保证电量供应。
所以俞敏洪才会感觉在贺兰山上开,动力跟在平原上没什么两样。
而且在盘山公路上,他觉得这辆大车开起来很灵活,“指哪打哪”。
这得益于一套叫做VMC的智能底盘技术,它能统一协调控制车轮、悬挂等系统,让车开起来更听话、更稳定。
同时,它的减震系统能以每秒500次的频率调整软硬,路面上的小颠簸几乎都被过滤掉了,保证了长途驾驶的舒适性。
除了这些硬核的性能,旅途中的舒适和实用功能,可能才是真正打动一个普通用户的关键。
长达18天的旅行,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里度过,车内空间和舒适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俞敏洪提到,后排坐三个人一点都不挤,而且车里超过90%的地方都是用皮革之类的软材料包裹的,座椅还是Nappa真皮,坐起来很舒服。
这就改变了很多人对硬派越野车“内饰简陋、乘坐颠簸”的旧印象,说明这辆车做到了外表硬汉、内心温柔。
最让整个团队感到惊喜的,恐怕还是它那个高达6千瓦的对外放电功能。
6千瓦是什么概念?
我们家里一个大功率的电磁炉也就2千瓦左右。
这意味着,这辆车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带动电磁炉、电水壶、烧烤架还有各种照明设备,完全就是一个移动的户外供电站。
在野外露营的时候,这个功能简直就是“神器”,极大地提升了户外生活的品质。
晚上,把后排座椅放平,还能和后备厢连成一张2.1米长的大床,躺在车里就能看星星。
这种把越野、露营、生活完美结合的体验,恐怕才是它最独特的魅力。
所以,回过头来看俞敏洪那句话,我们就能理解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代言,而是一个用户在经历了长达7000公里的严苛考验后,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辆车用实际表现证明了,它不仅能带你翻山越岭、征服各种极端路况,还能在旅途中给你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甚至有点浪漫的移动空间。
它打破了城市用车和野外穿越的界限,真正让“诗和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如今的国产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或者拼价格,而是在核心技术、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并且有实力在最顶级的细分市场里,和世界强手一较高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