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年度车圈迷惑行为大赏,何小鹏要是称第二,估计没人敢抢第一。
就在大伙儿还沉浸在他“纯电理工男”的人设里无法自拔的时候,一记回旋镖甩了出来——小鹏不仅要做增程,还要把当家的G6、P7,甚至连“保姆车”X9都拖下水。
我看到这消息的时候,正在刷短视频,差点把手机甩出去。
这什么操作?
这不亚于你天天喊着减肥的哥们儿,反手就开了家自助烤肉店,还给你办了张终身VIP。
你还别急着喊“真香”,也别忙着骂“叛徒”。
这事儿底下,全是生意经。
小鹏,这个曾经试图用技术布道的“梦想家”,终究还是被现实摁在地上摩擦了一顿。
你瞅瞅人家理想、问界,靠着“一杯油,敬远方”的增程,销量数据跟开了挂似的往上涨。
何小鹏天天看着那报表,心里能不跟猫抓似的?
换你你也不行。
所以啊,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永恒的教条,只有识时务者为俊杰。
何小鹏自己也出来圆场了,说我们小鹏是要走向世界的,得“因地制宜”。
这话说的没毛病,就像你去四川不能劝人家吃清汤火锅一样,一个道理。
但最有意思的是他那句:“只有把纯电玩明白了,才有资格做增程。”
这话听着耳熟不?
像不像武林高手打架前的开场白:“我让你三招,免得说我欺负你。”
那股子傲气,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那么,他凭啥这么自信?
小鹏的王炸,就是那个听上去有点离谱的组合——“63.3度大电池+60L大油箱”,号称能让X9这个大家伙一口气跑1602公里。
这是个啥概念?
就是你周末从北京开车去趟阿那亚,来回跑两个趟,中间都不用瞅一眼加油站。
这个续航数据一出来,直接把那些还在为两三百公里纯电续航沾沾自喜的友商们,干沉默了。
小鹏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你们玩的,都是我玩剩下的。
现在的增程车,说白了就是在卷电池大小。
谁的电池大,谁就能让车主在城里开得更像一台纯电车,体验感就越好。
小鹏这一手,直接把“像”字给去掉了。
他就是要告诉你:“兄弟,你就把我当纯电车开,彻底忘了发动机这回事儿。啥时候你要横穿无人区了,再把它叫醒。”
这逻辑,听上去确实无懈可击。
但是,想靠这个就一统增程江湖?
梦可以做,但现实的巴掌可能会来得很快。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四驱”魔咒。
在国内,三十万以上的SUV要是没个四驱,那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感觉像少了点什么身份的象征。
理想和问界深谙此道,旗下车型四驱几乎是标配。
小鹏要是为了控制成本,在增程版上继续主推两驱,那可就有点悬了,毕竟消费者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再来,就是价格。
多了一整套增程系统,成本是肉眼可见地往上涨。
理想和问界已经把这个价位的市场变成了修罗场,小鹏一个“插班生”,想进来分一杯羹,不拿出点“血本”恐怕是不行的。
这价格要是定高了,消费者不买账;定低了,自己又得亏钱。
这道题,够何小鹏喝一壶的。
还有一个更长远的雷,叫固态电池。
现在风声吹得紧,说2027年就要量产了。
到时候纯电车续航个个破千,充电比加油还快。
那个时候,增程车引以为傲的“无续航焦虑”还算个啥优势?
恐怕就成了“昨日黄花”。
小鹏现在重金押注增程,会不会一不小心,成了最后一波韭菜?
说到底,小鹏这步棋,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选择题,而是一次商业上的豪赌。
它意味着那个曾经只想用代码改变世界的少年,终于学会了向市场低头,学会了用成年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牌局是越来越好看了。
是技术宅男的逆袭,还是理想主义的落幕?
各位老铁,你们觉得小鹏这波“曲线救国”,能成吗?
评论区里喷两句,让我看看你们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