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历史性突破50%大关,行业内外几乎一致认为"油电之争"已见分晓。在这场看似胜负已定的战役中,大多数主流车企选择将战略重心全面转向新能源赛道,燃油车产品线或被边缘化为"维持性业务",或陷入投入递减的困境。
然而,在2025年这个行业转折的关键节点,上汽大众却以一场惊艳的"反向操作"展现了战略定力——不是放弃燃油车全面押注电动化,而是坚定推行"油电同进"的双轨发展战略。这既是对市场多元化需求的理性回应,更是基于对中国汽车市场深度洞察的战略选择。
2025成都车展开幕当天,全新凌渡L GTS强势回归,通过在设计、动力、驾控、个性化和年轻化等方面的全维进化,向外界宣告即使新能源飞速发展,燃油车的进化也并未止步,同时,一个更深刻的战略图景也随之浮现。在上市发布会后的媒体专访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高级总监陈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主流车型GTM高级总监李赟向我们共同阐述了品牌“油电同进”的双轨战略,以及全新凌渡L的“油车个性化”破局之道。
坚守50%燃油市场 打造“有性格”的燃油车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 李俊
行业几乎一边倒地将资源倾注于新能源领域时,上汽大众却以清晰的战略定力,展现出对燃油车市场的持续重视和深度投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认为,至少在中国还有近50%的燃油车市场,依然存在大量内燃机爱好者和忠实粉丝。基于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尊重,我们将持续为这些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
在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行业背景下,上汽大众坚持“油电同进”的双轨战略,并非简单的保守之举,而是基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洞察。李俊指出,当下选择燃油车的消费者,往往对驾驶质感、操控性能和动力表现有着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上汽大众推出了全新凌渡L GTS这样一款既满足驾驶乐趣,又兼顾日常实用性的高性能轿跑。
上汽大众对燃油车的投入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全方位的革新。全新凌渡L GTS不仅搭载了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百公里加速仅需6.98秒,更在智能化方面大幅升级,搭载高通8155芯片和L2级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油电同智”。这表明上汽大众正在为燃油车注入新的内涵——它不仅是驾驶乐趣的载体,更是智能科技的践行者。
从“够用”到“玩出彩”
在“油电同进”战略框架下,上汽大众对燃油车的进化方向有着清晰规划,那就是智能化与个性化双轨并行。全新凌渡L打破了“燃油车=落后智能”的刻板印象。其智能座舱搭载高通8155车规级芯片,配备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2.9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操作流畅度向高端电动车看齐。基础的大语言模型也已经上车,常规功能都已涵盖。同时,该车基于MQB-EVO电气架构打造,配备15个雷达和5个摄像头,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覆盖城市复杂路况与高速巡航场景,真正践行了“油电同智”。
随着此次全新凌渡L的上市,上汽大众打出了“油车个性化”的新王牌。李俊也透露了战略转向的关键:“随着中国汽车改装环境逐步完善、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上汽大众决定以官方身份入局改装领域。”这不仅解决了消费者“愿意改官方却没有东西改”的痛点,更是品牌与年轻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品牌能通过官方改装套件精准捕捉用户对车辆外观与性能的需求,形成宝贵的产品反馈闭环;另一方面,依托德国大众对安全与质量的严苛标准,官方套件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想改却不敢改”的痛点,让个性化释放的同时,始终不脱离安全与品质的底线。目前,上汽大众官方APP上线了4款彩绘膜,包括现场展示的售后改装车同款官方改装车彩绘膜,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款也会同步上线;前唇、后尾翼等改装套件也已上线,目前处于预售阶段,预计9月底完成交付,这是品牌在官方改装领域的探索。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上汽大众基于“玩家100”改装品牌设立了百万改装基金,专项支持全新凌渡L与ID.3 GTX车主进行个性化改装。这一举措精准指向两款车型高度适配个性化需求的用户群体,其深层意图在于:通过与用户“玩在一起”,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让“悦己”成为产品与用户关系的核心纽带,最终重新定义大众品牌在燃油车个性化时代的理解与表达。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转变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高级总监 陈历
为真正读懂并引领新一代用户,上汽大众率先在组织架构层面“动刀”,打破了传统合资企业长达数十年的路径依赖。一个专为“用户时代”设立的“用户与营销数字化部门”应运而生,由高级总监陈历挂帅。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业务调整,而是一次从“经销驱动”向“用户驱动”的战略重构。
陈历向我们解读了这一变革的底层逻辑:“传统经销商模式无形中在我们与用户之间筑起了‘高墙’,沟通效率与直营模式存在代差。新部门的使命,就是用数字化工具打通所有用户接触点,构建无缝的‘用户旅程’,让大众这个拥有超2800万基盘用户的品牌,能像朋友一样与用户直接对话。”
这套用户思维,直接反哺到了产品定义。也为全新凌渡L锁定“颜值”与“动力”的产品定位提供了精确的引导。数据显示,车主群体是上汽大众中最年轻的,且女性占比高达50%。她们对设计美学有着极致追求,而年轻用户则渴望在驾驭中兑现“自由感”与“掌控感”。用户数据,已成为上汽大众产品研发的新导航仪。
陈历分享道,“凌渡在成都销量最高,有很多车主自发来到活动现场参与支持,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用户与品牌的强连接。”这种“双向奔赴”的场景,在传统合资品牌中实属罕见。
将品质视为底线 服务成核心竞争力
在“卷价格”成为行业常态的2025年,上汽大众对竞争本质有着清醒认识。李俊在回应“品质坚持”问题时明确表态:“我们是不会去因为过度地追求时间而去牺牲掉品质,希望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一辆研发里程达到60万甚至100万公里以上、保证整个使用周期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产品。”这延续了德系品牌对可靠性的执着追求。
在服务层面,上汽大众也进行了经销商体系的重塑。去年年底,上汽大众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减轻了对经销商的销量考核,库存从去年6月份的2.5回到今年的1.5,释放了经销商的销售压力,从而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服务用户。考核指标从销量转向服务质量,客户进店后多长时间得到接待、是否提供矿泉水、接待过程中的话语等,这些都将成为考核指标。同时,品牌也在通过数字化工具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连接,能够与客户直接进行对话,进而以第一时间响应用户的需求。
油电同进下的产品与市场展望
面对“油电最佳比例”的尖锐提问,李俊给出了务实的答案:“基于现在细分市场的分配比例和发展趋势,我们会去做判断,未来都有带电的产品。”他透露2026年产品规划:“明年预计有两款增程、三款混动、一款纯电车型,覆盖A级、B级、SUV等各种类型,肯定是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的爆发期。”
具体到不同细分市场,策略也呈现差异化区分:“一些轿跑、瓦罐车型可能纯电比例特别高;如果回到MPV、B级SUV的大车消费者有里程焦虑,对纯电需求反而没有那么大,希望有一个混动或者至少是一个增程。”这种精准定位体现了上汽大众对中国市场理解的深化。
面对未来燃油车市场A+级市场,客户的核心诉求,可能会从传统的功能价值如配置、动力等,逐步转向更多情感价值。燃油车仍需在个性化打造与客户需求响应上持续迭代进化,上汽大众要覆盖绝大多数的市场,既有主流的车型,也有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或者情感价值的车型,全新凌渡L GTS就是能够满足用户情绪价值的产品。而未来也会推出更加大众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能源产品。
Pro家族持续拓展
Pro家族的持续扩展,也是上汽大众“油电同进”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精准回应了市场一个核心质疑:在电动化时代,燃油车究竟该如何进化?
目前,上汽大众Pro家族已形成由途观L Pro、帕萨特 Pro和途昂 Pro组成的智能化产品矩阵。这不仅是配置的简单堆砌,更是一次从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系统的全面革新。正如李俊所强调的:“特别在我们和卓驭合作之后,已经把辅助驾驶拉到燃油车辅助驾驶的最新高度。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是整个燃油车里面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无论是在智能座舱还是在辅助驾驶方面。”
把燃油车做到极致,最大程度满足这一细分市场用户的需求。不仅是技术升级,也是用户体验和价值的全面提升。据了解,今年11月左右,朗逸 Pro也将上市。作为上汽大众的国民家轿,朗逸的累计销量已超过600万辆。这次换代也将以Pro的标准全面进化,进一步强化上汽大众的燃油车阵营实力,为消费者带来更符合需求的产品选择。
写在最后
随着朗逸 Pro即将在11月加入产品阵营,“油电同智”的战略正加速覆盖主流市场。上汽大众在成都车展展现的,不仅是对50%燃油市场的坚守,更是一种战略定力: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拒绝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以双轨并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技术路线与情感价值。
真正的竞争力不仅源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在于能否精准定义需求、高效配置资源,并在坚守品质底线的同时,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当行业陷入单一赛道竞争时,这种兼顾深度与广度的“双轨韧性”,或许正是穿越周期、赢得长期市场的关键筹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