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被强制报废,城市限行管得严,网友呼吁科学管理

你有没有见过摩托车的葬礼?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某个艺术青年突然入戏太深,而是真有车主把自己陪伴多年的摩托车烧了,还特地选了个隆重的场合,把火烧得旺旺的,再把视频上传到网上,名曰“摩托车的葬礼”,流量甭提多高。这么文艺的行为背后,其实藏着一肚子的不满——说白了,就是对摩托车强制报废、对摩托车管控政策的质疑和抗议。毕竟,如果管理办法真合理,烧车这种事也不会火得像自来火一样。

摩托车被强制报废,城市限行管得严,网友呼吁科学管理-有驾
摩托车被强制报废,城市限行管得严,网友呼吁科学管理-有驾

在整个国内的交通生态里,摩托车仿佛从来都不是主角。北上广深率先掀起“禁限摩”的风,之后一大批城市一拥而上,现在全国仍有两百多座城市实施望而却步的禁限摩政策。原因之多,说起来像开锅炖肉,有人说是为了防治“飞车党”,有人说是环保,也有人觉得摩托车不安全。总之,理由五花八门,但效果令人堪忧。你说有多少人因为禁限摩而改骑电动车、行人逆行?再说,那些开着大G、宝马横冲直撞的大兄弟,哪里比骑摩托的更安全呢?更讽刺的是,如今汽车畅行无阻,飞车党销声匿迹,但禁摩的帽子还紧扣在摩托车头顶不肯摘下来。

摩托车被强制报废,城市限行管得严,网友呼吁科学管理-有驾

其实,大家的诉求很简单——不是说要摩托车为所欲为、横行无忌,而是希望能有更精细、更科学的管理。如今摩托车上路,得上牌、持证、买保险,程序说起来比很多电动车还严谨。如果摩托车不安全,那电动自行车疯狂乱窜算什么?持牌摩托车比不少“海胆壳”电动车还规矩,但待遇却像被打入冷宫。这其中的逻辑,估计连爱因斯坦都要搔搔头皮:限制摩托车,交通就能更安全?但凡谁信这种“无害推理”,下一步是不是要考虑限制穿拖鞋出门?

我们再说说那道横在所有摩友心头的坎——13年强制报废。听过最无语的说法:你的摩托车哪怕保养得像新的一样,寿命到13年就得拉去报废场,铁打的情感说断就断。有人吐槽,这年头手机都能用五六年,你让我花几万买的摩托车13年就扔,是不是有点对不起钱包?如果说上个世纪的摩托车质量确实不硬,那还情有可原;如今的技术早已今非昔比,摩托车保养到位,十几年还跑得跟小伙子一样。如果科学检测合格,凭什么非得让它“寿终正寝”?报废这事,本该是看实际状况,而不是岁月无情一刀切。不信你去查查人均摩托车使用率,很多人一年都不骑几个小时,最后车没坏倒是政策逼着强制安葬。

摩托车被强制报废,城市限行管得严,网友呼吁科学管理-有驾

关于资源浪费,有点智商都看得明白。摩托车报废直接进熔炉,好的零件一块不少变成无主灰烬,环保背了锅,车主心里凉两截。更不用说,不少城市还是“摩托车禁限摩”的天堂,这些区域不仅摩托车难以上路,就连电摩、电轻摩都跟着遭殃,只能骑那种限速25码的电动自行车。等于限制了一大波交通选择,谁乐意谁无语。

其实,媒体和专家早就开始呼吁重新审视一刀切政策,而不是拍脑袋决定谁能上路谁不能。李稻葵们、半月谈们都站出来建议合理“解禁”,把管理模式从“拍死”变成“科学”。未来到底能不能放宽解禁,能不能按车况合理评定报废?商务部已经出来放风,说会研究更科学的机制。至于何时落实,见仁见智,但摩友们总归心里有条希望的线。

烧车、上街抗议、网络吐槽,归根结底,是对笨拙管控的极端反击。摩托车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绝对安全卫士。在时代变化迅速的今天,是否可以让制度也跟着动一动脑筋?用更精准、更有弹性的准则管理摩托车,把人的选择权还给人,把机械变成工具而不是符号。毕竟,早就告别了大锅饭年代,如果管理还是死板一刀切,那流量还会不断为“摩托车葬礼”添柴加火——只不过,烧掉的不是机油,是人们对合理规则的幻想。

摩托车到底要不要解禁?13年报废要不要取消?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语文老师都答不出来。但终归一句话,昨天的摩托车不是今天的摩托车,管理也该有点今天的样子。至于未来,让我们等烧火的视频越来越少,科学的管理越来越多,再让摩托车踏踏实实地回归路上。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