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咱就是说,现在的汽车圈,比德云社的包袱还密集。
我这儿正刷着段子呢,手机“叮”地一声,极氪给我来了个“惊喜”,说11月5号,他家的极氪X要整点新花样,整个新皮肤,名字起得特有文化——“西雅图绿”。
我当时整个人就给整不会了,真的。
西雅图?
绿?
这俩词儿组合在一起,那画面感,就像你穿着大裤衩子在路边摊撸串,老板突然走过来说,先生,要不要来一瓶82年的拉菲配您这大腰子?
突出一个魔幻。
讲真,极氪X这车,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浑身散发着一种“戏精”的气质。
时间往前倒倒,今年七月一号,2025款新车刚上那会儿,派头那叫一个足。
500多公里的续航,起步价给你干到快18万,那架势,明摆着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极氪,高端、智能、有品位。
车里的花活儿也是一套一套的,那个能在主驾和副驾之间来回“漂移”的大屏,那个零下十几度还能给你冻可乐的小冰箱……摆明了就不是冲着寻常百姓过日子去的,它想当的是你朋友圈里的那个“显眼包”。
可这剧本刚演了个开头,导演就喊“卡”了。
市场这玩意儿,它不看你情怀,它就认俩字儿:钱包。
这个价格一出来,好多人都是口嫌体正直,嘴上夸着“牛哇牛哇”,转头就去隔壁看那些“价格屠夫”了。
极氪这小子也滑头,一看风向不对,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俩新配置一推,价格直接给你干到14万9起步。
这一下,整个角色的“人设”都崩了。
前一秒还是个出入高级写字楼、喝手冲咖啡的金融精英,下一秒就变成了能跟你一起蹲马路牙子上哈啤酒的铁哥们。
你说这操作骚不骚?
它就像一个本来一心要搞艺术电影的导演,发现观众都爱看爆米花特效片,于是立马改口:“英雄,拯救世界,懂?”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极氪X的故事线就是这么个“高端梦碎,拥抱群众”的现实主义剧本时,“西雅图绿”C位出道了,直接把这剧的类型从都市情感变成了悬疑烧脑。
这抹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它绝对不是多一个颜色选项那么简单。
汽车圈里,玩颜色玩出花样的,那是保时捷、法拉利干的事儿。
人家一个颜色凭什么卖你一辆A级车的钱?
因为它卖的不是油漆,是身份,是圈子,是一种“爷就是跟你们不一样”的优越感。
极氪显然也想学这套组合拳,可问题是,它那两条腿,一条还牢牢地踩在15万的泥地里呢。
所以这“西雅图绿”,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喊话”。
它不是喊给那些琢磨着14万9怎么还价的车主听的,这帮大哥关心的是这车充电方不方便,后排能不能翘二郎腿。
而“西雅图”,这词背后站着的是什么?
是《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咖啡馆里湿漉漉的空气,是那种略带忧郁的文艺青年调调。
极氪这是在对另一群人隔空示爱:“嘿,我知道你嫌我之前的价格有点飘,但你看看我的品味,我的格调,咱俩才是一路人啊!”
这波操作的拧巴之处就在这。
你一边用低价去讨好大众市场,一边又想用一个虚无缥缈的颜色去拉拢小资群体。
这不就是精神分裂吗?
它让消费者彻底蒙圈了:大哥,你到底是哪头的?
你想把车卖给谁?
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定位模糊,想讨好所有人,最后可能谁都抓不住。
说到底,不管是极氪的降价求生,还是这抹有点“矫情”的西雅图绿,背后都是现在新能源车市“卷”到天际的真实写照。
当大家在电池、电机、智能座舱上都快卷成麻花,实在没啥新东西可卷的时候,怎么办?
那就开始卷故事,卷情绪,卷生活方式。
今天我能给你“西雅图绿”,明天对手就能给你个“巴黎黎明灰”,后天再来个“非洲日落黄”。
这些听起来很美的名字,翻译过来其实就三个字:求关注。
它们就像是舞台上的魔术师,在你眼前晃着各种五颜六色的丝巾,让你眼花缭乱,暂时忘掉他那双藏在背后的、可能已经略显疲惫的手。
而我们作为台下的观众,一边拍手叫好,一边也得心里门儿清:再花哨的颜色,也只是锦上添花。
车,终究还是要开的。
你那抹绿,再文艺,也不能在堵车的时候让你少心烦一秒,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