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班那天是9月1号,天气闷热,一如往常。楼下的新车展位还挂着成都车展的海报,销售员的工牌反光在卷闸门缝隙里闪一闪灭。各家车企的销量数据像凌晨的快递一样,陆续甩进邮箱里——比亚迪、零跑、极氪、鸿蒙智行、小鹏、蔚来、小米、奕派、理想、埃安、岚图、北汽新能源、阿维塔、智己……十四家品牌横在眼前,像案情里十四个嫌疑人,各自有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和务实算盘。
这个入秋的月份是个不安分的时候。多款新车扎堆上市,全国各地“一旧换新”补贴重启,新能源车市一下子被两根电缆通了电,淡季像小镇的长夜短暂地被照亮。在漫长的客户跟进里,我们常常见证人性的犹豫和市场的滑移,谁能扛着补贴目标跑得更远,谁会在喧嚣里掉队,其实厂商自己才明白得最清楚。
你要是说“如果我是这些品牌的市场总监”,面对每周飘忽不定的订单、用户的试驾反馈、补贴申请的进度条,还得抽空琢磨竞品的预售策略和掉队的股价曲线,怕不是要秃顶三分之一。新势力们不见得会挤破头抢第一,但绝不肯无谓地被动。每一个榜单数字背后,都有一张结算单和N次微信转发。
摊开这轮8月份的销量成绩单,先看比亚迪这位“老刑警”,371501辆,稳得像年度考核表,累计也干到2863876辆,海外远超63万辆。别管新晋卷王怎么秀肌肉,街头巷尾的“比亚迪=新能源”认知还没换主角。内部的方程豹和腾势分支,小步快跑,交卷也都在一万辆以上。成都车展限时价和秦L EV加推云辇型这一波操作,懂的都知道是在下后手。
零跑汽车最近有点像新来破案的小组,连续出新,57066辆的月销量,同比增长88%——连续第二个月冲破5万台,累计量已经溜上328859辆。背后是每月上新一款车型的强推力,B10、C10、C16、C11、B01,用“车型矩阵滚雪球”思路强行提了国产新势力头把交椅,有点像每月都换一把精密螺丝刀开锁。
再来看极氪科技,44843辆,领克贡献不小,极氪品牌自己分到17626。极氪9X的成都车展预售一小时订单破4万,按理说是骗局,但数据就是证据。目标设到71万,潮牌打法和大户口气,这里既是面子也是赌注。
鸿蒙智行44579辆,交付紧跟潮流,新车上市快到订单脚软,S9T、M7还在路上。“五界归一”的营销像都市传说,你说是品牌文化还是多元人格障碍,我只看最终交付量。四季度的动作会不会再拉高,还得看新车的拉力。
小鹏汽车是这批名单里最爱自我反转的主角,37709辆,再创新高,MONA M03一骑绝尘,P7上市7分钟大定破万,把“狼性”发挥到极致。同比增长看着赏心悦目,但能不能持续,还得看主力车型老化速度和产品线的后劲。
蔚来公司这次有个“小高潮”,31305辆的新纪录不只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也开始分蛋糕,第一次主品牌被副品牌反超,看上去像剧本杀最后翻盘的角色。新ES8预售定价偏“意外”,到底价格是真的自信还是有别的算盘,内部未必会做无用功。
小米汽车30000+,累计超过21万,预定周期“50+周”,翻译就是等你车像等你娃。产能释放能不能跟上客户的饥渴,全年目标有望蹦到40万——这年头车厂和韭菜一起成长,不是稀奇事。
奕派科技29118辆,风神品牌和东风奕派双线出击,订单火热靠着长续航和低油耗。梦工厂套路越来越娴熟,L8上市后连油耗都当成主卖点,数据足够好看,口碑能不能跟上还得观察。
理想汽车一个字:回调,28529辆,但曾经的冠军已经感受到换季寒意。i8开始交付,架构优化,i6要上,品牌策略像队医紧急上场。L系列的下滑如何止住,是靠新车刺激还是销售体系神转折,还不好说。
广汽埃安27044辆,行业聚焦“6亿元增资+华望汽车”的大新闻,这事能不能带来市场逆袭还不明朗,但架构和企业联合不是第一次出现,见过太多一拍即合后各自为政。
岚图汽车13505辆,全新知音和梦想家预售破万,增长速度让人怀疑数据审核的严谨。高端化办得风生水起,持续能力还需长期跟踪——一如埔头那句:“新品牌三年才见底”。
北汽新能源13530辆,极狐品牌作支撑。T1预售在成都车展借势,低价策略能否破局,还得看用户对低价位品质的想法。极狐撑家,其他品牌拉胯,这么多年了,加盟与自主定位依旧拉扯。
阿维塔10565辆,又一个连续6个月破万选手。国企和央企的加持是大饼也是包袱。06 Ultra增程版的“华为技术”与“鸿蒙座舱”双重buff,市场认可度一半靠硬件,一半靠品牌认知,交付速度值得打表。
智己汽车6108辆,累积33908辆,环比下滑。超级增程技术和LS6大电池能不能“压轴救场”,预售订单还挺看得过去,但真要交付的时候才算数。
照着这些数据,没什么品牌愿意承认季节性淡季真的“过去了”,更多只是补贴红利和新车效应把订单搬了个位置。喧哗背后,是策略与资源的厚度之争,也是用户钱包和情怀的配合度比赛。每一辆新车的交付,都像刑侦案子破了一半,下一半还得等客户“自首”—有钱有闲愿买,才是真正完成闭环。
我常常觉得,这些年新能源车市的“增长神话”越来越像警察查案——数字冰冷、证据链长,现场热闹,旁观者各有说辞,赢家输了还要装淡定。技术、补贴、品牌三方混战,最终留下的是理性和耐心,也许还有一丝无奈。作为一名长期追踪“新能源汽车市”的观察者,职业习惯告诉我,销量榜单是表,用户是里,市场是案子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在补贴、技术、用户习惯、品牌信任交错影响下,这一波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否掩盖了消费市场的真实复杂性?新车的密集上市和补贴政策的高频调整,是不是让整个行业难以形成稳定的用户预期?——也许这才是下一个案子的关键证据。你怎么看?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