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瑞虎5L谍照曝光,换L也插混,配置内饰待公布

有人说,汽车圈就是搬运工的乐园,搬新瓶装旧酒,喝不醉,也喝不起——反正喝的永远是营销号催出来的意气风发。这不,奇瑞又端出了个“谍照新菜”,号称是T1Q,听起来颇有点量子力学的神秘,事实上比泡面调料还务实:换个马甲,穿上假模假式的伪装服,站在风口上自我暗示:我不是你认识的我,但我其实就是你认识的我。

名字嘛,据说叫瑞虎5L。这名字像极了某款食用油,低价、耐用、味道没变化,L估计是“来来来再加点料”。一帮造车的,天天琢磨个L,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电瓶容量的代号,其实大概率是“拉长点,再能多卖一万”的财务暗示。此时的你已经对奇瑞的命名哲学抓狂了,但没关系,比配置抓狂靠谱多了。

谍照发出来,先看脸。前格栅家族式,扩散布局,一眼望去宛如打开了奇瑞的家谱:大哥瑞虎,二弟小蚂蚁,隔壁表嫂的陆风。分体式大灯那叫一个犀利,LED日行灯如同给没睡醒的司机来一针鸡血——让你在堵车时精神焕发,哪怕脚下只踩油门与空调。远近光灯竖着挂,嵌在通风口,就像我小时候揣在兜里的两根辣条,绝对实用,偶有美感。底部散热口,小得让人怀疑奇瑞是打算热热心肠,还是热热钱包,总之扁平化非常适合拍证件照:正面,无表情,符号丰富,但看不出一点个性。

奇瑞瑞虎5L谍照曝光,换L也插混,配置内饰待公布-有驾

侧面呢,那叫一个圆润流畅,看起来往前冲,却冲不到消费者的钱包。没有复杂线条,奇瑞可能怕一不小心搞成了毕加索作品,毕竟消费者的审美只怕超不过淘宝推荐。车顶溜背?是的,奇瑞迈出了SUV对轿跑的致敬第一步,但别真以为能溜,毕竟绝大多数人买车还是冲这东西能不能溜着家里老人和狗。熏黑轮毂,据说是运动气息,其实更像省了点喷漆钱,黑色显瘦也显贵——没错,车圈美学就是这点可爱,看着帅,心里慌。

奇瑞瑞虎5L谍照曝光,换L也插混,配置内饰待公布-有驾

到了尾部,造型饱满——像极了庞大的社交压力。贯穿式尾灯内部点阵式布局,这玩意儿就是把LED赛道搬到车屁股上,告诉你:车是串联的,梦想也是串联的。但别想太多,反正你最后串联的是保险单。

奇瑞瑞虎5L谍照曝光,换L也插混,配置内饰待公布-有驾

动力方面,奇瑞依旧信仰1.5L的宗教,燃油版和插混版齐齐登场,让人一边感慨新能源的春风吹不到自己的碗里,一边又怀念汽油伴我成长的年代。插混,是的,“绿牌”与“蓝牌”齐飞,奇瑞掌握的是“这个年头啥都要插一脚”的饭碗哲学。至于1.5L动力,够不够用?不重要,反正你拎着一瓶豆油就能过日子,哪怕十年后还是这一锅。

而对于更多的内饰和配置,奇瑞保持着一贯的“关灯吃面”风格。卖关子是门学问,不给你答案反而最有悬念,毕竟等待的过程比得到结果更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奇瑞说“敬请期待”,说得跟春晚小品一样——你知道肯定会有,但你压根儿不抱希望。说白了,你能期待的,大概率就是没有什么能让你期待的。

整个故事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奇瑞的谍照和最近朋友圈的微商洗脑文一样,令人琢磨不透又感到熟悉。放大图来看,每一块线条都在向你暗示:我们很努力,我们引领潮流,但实际上,潮流已经被潮人抢走了,只留下车企在流汗。买车的诸位,每天在燃油与混动之间徘徊,就像在加班和裸辞之间纠结,最后发现,其实选择权永远只在那些手里有L(资产)的老板那里。

再看看中国车圈的现状,肉眼可见的创新基本上靠增加参数:“空间更大了,动力更强了,电池容量更大了”,仿佛你家榨菜加了增肥剂就得多加点饭。其实,这一切的变化都没有打破“车圈三大定律”:1、广告拍得更好。2、内饰留给想象。3、价格开给银行看。奇瑞这次不例外,宣传稿拍得很像朋友圈的“这才是懂生活的人开的车”,至于啥配置、啥价格,等灵魂失踪了再告诉你。

说到谍照本身,要不是贴着层胶带,我都怀疑奇瑞是不是特意邀请媒体来踩点。媒体圈流传着一句话:自家爆料不是爆料,蹭热点才是热点。汽车谍照更像是明星偷拍,明明是自己走出来,却偏说是偷拍抓拍,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配合演戏。你以为自己在吃瓜看戏,其实瓜都是提前切好的,坚持到最后一口,无非就是“新瓶装旧油”罢了。

插混这个概念,被炒了很多年了,厂家像极了闹饥荒时的农民:“明天可能下雨,今天多种点地。”整天在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之间左摇右摆,生怕自己赶不上买电瓶送车的时代。但实际上,所谓技术创新无非是把插座位置挪到后备箱,剩下的就是拼参数——电机功率就像楼市房价,永远有“今年创新,明年更强”的空间,消费者倒是学会了“今年等降价,明年还等降价”,大家一起打太极。

奇瑞T1Q(或者叫瑞虎5L),其实更像是车企自信心的谍照。你说它有突破?有,但是基本是突破了工程师本月的KPI。你说它有创新?当然,创新的是营销方案和发布会仪式感。历代汽车发布会现场,口号喊得像在上市敲钟,实则底层逻辑不变:坐在会议桌上的人永远比坐在驾驶位上的人更会做梦。消费者最终买的不是车,是朋友圈的点赞、邻居的羡慕、和爸妈“还是老品牌靠谱”的肯定。这些东西,和1.5L的动力一样,远远不够让你应对堵车时的无力,却恰好能让你觉得,生活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再来说说谍照流行病。如今的“谍照”其实已经不稀奇了,大家拍着拍着,连狗头镖都舍不得贴,直接亮明身份:我是新车,我很牛,快来转发吧。营销号们像赶尸一样复制贴文,不但搬新闻,还顺便调个色,修个光,这是互联网的劳模精神。有没有人真正在乎谍照背后的技术和设计?那还真不多,大家关心的永远是“什么时候上市,多少钱”。至于上市后是“新一代更强”还是“买了后悔”,车圈已经写成了段子。

你看奇瑞这一出,产品能否打动消费者?说实话,能动点心就谢天谢地了,毕竟大家都知道,买车就是凑合,不买车就是生活凑合。配置参数再怎么变,1.5L依旧是硬核穷人梦,插混永远是“新能源明灯”,就像考公考编的年轻人,既想着稳定又想着自由,最后发现什么都没得到,只剩下朋友圈的转发文案:“新车来了,真香。”

其实这年头不止车企,消费者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谍照还没曝光,买车攻略已经堆到天花板。大家搜评测、刷口碑,搞得跟高考押题一样认真,最后落地价一出来,全部都成了笑话。新车上市发布会齐刷刷喊口号,整的比政论新闻还官方,“我们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等金句满天飞,用户内心OS:智能不智能无所谓,能开不坏就行了。

所以奇瑞这组谍照,说到底就像有人把旧袜子染成了新颜色,晒朋友圈:“全新上市,我还是我。”车企每年都在“重新定义”,可是消费者只能“重新调低预期”。技术进步是一场缓慢的马拉松——从前跑得快,现在跑得稳,再过几年就跑不动。谍照曝光次次新鲜,上市后总归凑合,仿佛成年人的生活写照:明天更好,但今天还是老样子。

等到奇瑞终于发布内饰和配置,媒体们又要开始新一轮吹捧。创新的新材料,先进的智能驾驶,可持续的用车体验,听着很像某宝爆款文案:“环保健康,安全可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开车不会。”但你知道,奇瑞的创新其实大多为了凑参数:动力配置不够打鸡血,营销语录补上鸡精,最终还是1.5L的发动机扛着大家的小确丧。

追根到底,奇瑞的谍照曝光,不过是给汽车圈注入一点虚妄的热情。大家都在等着明天能更好,奇瑞和消费者一起做梦,互相鼓励:“你负责买,我负责出新。”荒诞与现实并存,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黑色幽默,笑里藏着几分自嘲和无奈:改变看似在路上,结果还在上一个路口打车,发动机照旧,外壳改版,名字加个L,再来个插混,生活就是这个味儿。

写到这我忽然明白了,为啥车企都爱曝光谍照——这年头,“未上市,先焦虑”是一种自我安慰。作为一个资深凑合党,汽车发布会也就图个热闹,至于真能掀起多大波澜,还是看天气预报吧。最后再补一句:奇瑞会继续加油,1.5L也会继续加油,我们都在加油,就是没人知道加到哪。

奇瑞瑞虎5L谍照曝光,换L也插混,配置内饰待公布-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