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燃到逃生仅10秒!理想车主机智避险

晚上看到有辆L想牌子的车在上海路上开着突然就冒烟起火,视频里火苗窜得特别快,车里两个人几乎是和死神赛跑,十秒不到就一头冲出来,要是慢上一两秒,

估计人就真得留在车里了。

那种火爆起来的速度,比家里煤气灶点火还吓人,根本容不得半点犹豫。

谁都知道,车是用来出行的,不是让人拿命去冒险的,这种关键时刻能不能有机会自救,真的不是靠运气,也不能只靠人自己反应快。

这事儿一上网,立马炸锅了,L想的车主们直接就慌了。毕竟谁都不想坐在随时可能变成火球的车里,尤其这种车型本来就是给一家老小用的,现在出了这种事,哪个家长能不担心?

网上还有不少人说以后再也不敢开这牌子的车了,这种情绪一点也不夸张。

从爆燃到逃生仅10秒!理想车主机智避险-有驾

这次事故里,车主的表现特别值得关注。

人家不是只顾着逃命,还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网络上的各种传言,比如有人说电池包之前磕碰过,或者小电瓶动过手脚,甚至还有说当天早就出过故障、车主没修才出事,

这些都被车主一条条否定了。

遇到这种大事,车主不仅自救,还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直接把造谣的路堵死了,顺带给厂商提了个醒:消费者不是随便能糊弄的。

其实说到新能源车,大家都希望国产品牌能争气,外观、技术都能在国际上有排面。但现实是有些车企把心思全花在营销和噱头上,真正核心的品控反而成了次要。

不是没出过类似的事,比如某款新能源车把前盖搞了个所谓“风道”设计,宣传是为了散热,结果车主们发现没啥实际用处,组团要求退车还打官司。

从爆燃到逃生仅10秒!理想车主机智避险-有驾

还有些品牌标语写得天花乱坠,实际产品却靠小字免责,玩弄话术,套路满满。

出了事之后,有些厂商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让车主闭嘴。法务团队一出动,车主就被各种电话、律师函压得喘不过气来,好像只要你不说话,问题就不存在了。

网友都调侃“法务越强的车越不能买”,其实说白了,这些企业把精力放在维护形象和打压异议上,品控和服务才是真正该下功夫的地方。

反观国外一些大牌子,像丰田这种,前阵子他们新出的电动车,直接承诺如果因三电系统故障导致自燃,就给你赔一辆新车。

人家没吹什么遥遥领先,但态度和底气就摆在那里,让人觉得靠谱。相比之下,咱们有些新势力还停留在营销和公关阶段,真正遇到问题还是习惯于捂盖子。

从爆燃到逃生仅10秒!理想车主机智避险-有驾

这次L想自燃事件,幸亏车里那两个人反应快,才没酿成大祸。但谁都明白,这不是运气好就能躲过的事,产品本身就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消费者不是实验品,遇到问题不该只拼个人本事,更不能让维权变成一场拉锯战。真正好的车企要做的是让用户放心开车,而不是让大家心惊胆战、随时准备跑路。

现在车主站出来维权,敢于公开说话,其实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好事。只有问题被公开讨论,企业才会真正重视品控,不再把精力花在打压声音上。

大家买新能源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去冒险。希望这次事件之后,车企们能把心思用在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上,让大家坐车出行不再提心吊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