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以前可能有点“技术宅”,只顾埋头研发,但这两年明显更懂市场和用户了,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爆款组合拳。
在最新公布的新势力品牌年度目标完成率排名中,小鹏汽车以89.5%的完成率高居榜首。
这一数字,意味着小鹏汽车在前三季度已销售31.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17.8%,距离其35万辆的全年目标仅一步之遥。
小鹏P7+作为销量主力,其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小鹏P7+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明确的产品定位和越级配置密不可分。
这款车基于SEPA 2.0平台打造,车身长度达5056毫米,轴距3000毫米,内部空间利用率高达88%。
其后备箱容积达725升,后排座椅放倒后更可扩展至2221升,足以轻松容纳33个20英寸行李箱,完美满足了家庭用户对空间的需求。
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见起色的小鹏汽车,现在突然就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原因就在于曾经的小鹏,过于强调技术优势,却未能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商业价值。
现在的改变,就始于小鹏深刻理解了小米那套“性价比玩到飞起”的打法精髓,于是小鹏开始将高端配置普及到更多车型上。
以小鹏P7+为例,全系标配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以及20扬声器的Xopera音响系统。
在智能驾驶方面,全系搭载AI鹰眼视觉智驾系统,由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提供508 TOPS算力支持,支持“门到门”和“车位到车位”辅助驾驶,且所有功能对用户免费开放。
这种“高配平价”策略,迅速打开了20W级轿车市场。
所以截至9月底,小鹏P7+也确实取得了亮眼成绩,累计交付量已突破77000台,并连续10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冠军。
尽管这样做,让小鹏汽车的单车均价下降有所下降,2025年上半年,小鹏单车均价为15.85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6.76万元直降了10万多,但毛利率却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小鹏的综合毛利率达到17.3%,净亏损已大幅缩窄至11.4亿元,与2024年上半年26.5亿元相比明显减少,离盈利仅一步之遥。
这种“卖得越便宜赚得越多”的现象,背后其实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摊薄,销量暴涨使小鹏能够更好地分摊固定成本,增强供应链议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也不再只是那个吸引科技直男的品牌,它的用户画像和市場疆域都在快速拓宽。
比如小鹏MONA M03,就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女性消费者。根据调研数据,MONA M03女性用户占比高达38.6%,用户整体平均年龄仅为28.5岁。
小鹏对小米模式的学习,可以说是非常深入和细致的,背后有一套清晰的商业逻辑支撑。
小鹏最“狠”的一招,是将高端技术疯狂下放,在Mona M03 Max这款车上,小鹏把“满血版”图灵AI辅助驾驶功能带到了12万级,宣称让用户体验50万级旗舰车型的智驾能力。
小鹏汽车正在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吸引大量用户,形成销量规模效应,销量暴涨带来的规模效应,可以摊薄固定成本,增强供应链议价的能力。
这正是小鹏能够在单车均价下降的同时,毛利率反而能显著提升的关键原因。
总的来说,小鹏汽车的成功逆袭,很大程度上是对小米“性价比”模式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它通过配置标配化、技术普惠化和营销对标化的组合拳,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了“性价比”的品牌形象,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路。
小鹏汽车的成功,也让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就是“性价比”这条路过去可行,现在依然可行。说到底,还是小米的那套打法太香了,放在今天依然奏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