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车底突然冒出火苗,10秒钟内火势迅速蔓延至整车,最终车辆烧成空架。幸运的是,车内的两名人员及时逃生,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起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风险的广泛关注。
与以往多由剧烈外力撞击引发的起火事故不同,此次起火几乎毫无预兆,且火势蔓延速度异常迅猛。现场视频显示,事故发生时,车辆并没有明显的碰撞或刮擦痕迹。理想汽车方面表示,已派专人前往现场处理,消防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后续行动。
事故发生后,一份由车主委托律师所发布的声明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声明称,事故发生时,车辆底盘传来爆炸异响,车内烟雾弥漫,车主在逃离过程中遇到后排电动车门无法开启的情况,但最终通过副驾驶门成功逃生。声明同时否认外界流传的多项指控,包括电池包曾遭磕碰或车辆改动过小电瓶等。
理想MEGA搭载的是由宁德时代和理想汽车共同研发的麒麟5C三元锂电池。这款电池的特点是突破了高功率充放电和高能量密度的技术瓶颈,能够在12分钟内充电至500公里,续航可达710公里。理想汽车曾表示,这款电池的单体失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且每个电芯都可以追溯20年的数据。
动力电池起火的原因一般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问题。外部风险主要与操作不当或遭遇强烈撞击有关,例如电池过充、充电功率过大等;而内部问题通常源于电池生产质量的不稳定,导致电芯短路。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量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电池包,进而引发火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指出,这次事故可能与车辆底盘与地面散落物接触导致的刮擦有关。他认为,燃油车在类似情况下,油箱也很可能会着火。另一位动力电池专家则表示,若没有发生碰撞,但却出现快速爆燃,可能是电池内部出现了质量缺陷或设计问题。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要求,在单体电芯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应能在5分钟内发出热事件报警信号,给驾驶员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新国标要求对电池进行更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并引入了对快充的专项规定。
理想汽车在电池管理系统(BMS)方面做了大量优化,实时监控电池的多个参数,帮助预警潜在风险。尽管如此,学术界仍然认为,热失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使得提前预警仍然存在难度。高倍率快充是否对电池健康产生影响,仍然是学术界和行业内的争议点。
这起事故并非理想MEGA首次遭遇起火事件。今年8月,杭州高架上也发生了一起MEGA起火事故。理想汽车回应称,事故是由于车辆与其他违规变道的车辆发生碰撞后引发的火灾。6月,另一辆MEGA在地库起火,原因至今不明确。
理想MEGA是理想汽车首款进入纯电市场的车型,旨在缩小与传统纯电动车厂商的技术差距。尽管该车的销售表现尚可,但频繁发生的起火事故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其电池安全性的信任,尤其是在高端用户群体中。
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至2024年11月,共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1730余起,涉及车辆462万辆,其中65次与动力电池相关。朱西产教授表示,车辆起火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仍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与燃油车相差无几。
专家表示,消除动力电池起火的根本原因是确保电池生产质量稳定,避免内部缺陷,并在电池包设计上加强防护措施,减少外部风险。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标准的逐步提升,行业或许能够在未来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