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幅49%,豪车集体跳水

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得不行,特别是想买纯电动车的朋友们,估计眼睛都看花了。

要说最让人没想到的,就是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像奔驰、宝马,突然之间就跟商量好了一样,开始疯狂地降价甩卖,有的车甚至直接打了对折,降价幅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九,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这些大牌子突然想通了,要薄利多销了?

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幅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还是背后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大变动?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先说说最让人震惊的这几位“豪门贵族”。

奔驰这次可以说是带头“跳水”,姿势还特别猛。

就拿它的那款纯电SUV,叫奔驰EQB的,官方指导价三十好几万,可懂车帝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经销商那头直接给你优惠将近十五万。

十五万块钱,在不少地方都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现在买个奔驰电车直接就省出来了,这让很多刚原价提车的朋友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么一降,这车的裸车价一下子就掉到了二十多万的区间,跟很多国产品牌的主力车型价格都重叠了。

它的兄弟车型EQA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哥俩手拉手,牢牢占据了降价排行榜的前两名。

宝马那边也没闲着,降起价来也是一点不含糊。

宝马的i3,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电动的3系,现在的优惠力度大得吓人,降幅超过了百分之四十四。

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说,就是原来三十多万的车,现在二十万出头就能开走。

还有像宝马iX和iX1这些新出的电动车,降价幅度也都冲到了百分之四十三以上。

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幅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这已经不能叫降价了,这简直就是在用打骨折的方式清理库存。

奥迪也没能在这场风暴里幸免,旗下的Q2L e-tron降了七万多,入门价也被拉到了二十万出头。

看来,在新能源这股大潮面前,德国的“三驾马车” BBA,一个都没能稳住阵脚。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这些豪华品牌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是它们的电动车真的造得太多卖不出去了?

这话说对了一半。

更深层的原因是,在电动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它们以往靠着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建立起来的品牌光环,突然就不那么亮了。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车辆的智能化水平、电池续航能力和车内的科技感,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很多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产品,跟咱们的国产品牌比起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显得有些落后。

当产品力跟不上,价格又定得高高在上的时候,消费者自然就不会买账了。

所以,降价就成了它们挽回销量最直接,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那么,面对洋品牌的集体“跳水”,咱们的国产品牌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可以说,国产车企的表现非常从容,也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像上汽通用的微蓝6和五菱的E5,也给出了百分之四十四左右的巨大降幅,这明显就是要抓住机会,用极高的性价比去抢占那些原本可能考虑合资品牌的客户。

像比亚迪的元Pro、吉利的几何C这些本来价格就很亲民的车,也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了超过四万的优惠,让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日子更加难过。

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幅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另一方面,咱们的高端国产品牌,比如蔚来,这次也打破了自己“从不降价”的传统。

旗下的ET5和ET5T两款车,给出了高达十二万八千元的综合优惠,一下子就冲到了降价榜的前二十名。

这说明,即使是主打高端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也必须做出调整来适应市场节奏。

不过,像比亚迪的汉EV、吉利的银河E8这些目前市场上的热门车型,降价幅度大概在三万多。

跟奔驰宝马动辄十几万的降幅比起来,好像不算多,但这恰恰说明了咱们头部国产品牌的底气和自信。

因为它们的产品本身就很有竞争力,成本控制也做得好,不需要通过“伤筋动骨”的大降价来换取市场,它们的降价更像是一种根据电池成本下降而进行的常规价格调整,显得游刃有余。

这场降价潮就像一场风暴,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汽车厂家。

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那些4S店的经销商。

最近奔驰经销商集体抗议的新闻就上了热搜,原因就是厂家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把降价的压力和大量的库存都转移给了经销商,导致经销商卖一辆车就亏一辆钱。

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健康的,也暴露出了传统汽车销售模式在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

再往上游看,电池行业也不好过。

作为电动车最核心的成本部件,动力电池的价格在过去一年多里一直在下跌。

这虽然给了车企降价的空间,但也形成了一种压力,因为你的对手降了,你不降,你的车就更难卖。

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幅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种“降价保命”的怪圈,大家都在比谁更能扛。

连带着,保险公司的车险订单量也受到了影响,充电桩公司的运营压力也很大,因为虽然车多了,但很多用户充电频率不高,导致充电桩的盈利变得很困难。

当然,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豪华电动车,现在踮踮脚也能够到了。

但便宜归便宜,问题也随之而来。

有车主反映,抄底买来的奔驰电动车,小毛病不断,维权都拉起了好几个群。

还有更稀奇的,有人因为觉得车上的智能语音助手说话有“歧视”的嫌疑,直接把车企告上了法庭。

这说明,车子变得越来越智能,咱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新奇了。

把视野再放得开阔一些,我们还能看到这场价格战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当欧美国家开始试图用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电动车的时候,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已经聪明地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换个赛道继续领跑。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以前都是咱们买国外的二手车,现在反过来了,欧洲卖不掉的二手豪华电动车,开始大量地往中国运输。

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电动车市场和配套设施,它们在老家卖不动,只能到中国来寻找买家。

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在全球汽车行业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已经从一个学习者和追赶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和潮流的引领者。

我们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最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催生了全世界最“内卷”、竞争最激烈的环境。

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都感到痛苦,但也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中,才真正锤炼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眼前的这场降价潮,不仅仅是价格的数字游戏,它更是一次深刻的行业洗牌,是新旧势力、中外品牌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广大的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