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

最近车圈新闻突出一个魔幻,连丰田埃尔法这种加价界的雷电法王,都开始不怎么加价了,甚至部分平行进口车源还出现了优惠。这事儿就好像你家楼下常年让你办卡的Tony老师,突然有一天开始跟你称兄道弟,问你吃饭了没。坏了菜了,指定是出事了。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但你再一看数据,好家伙,一个月还能稳定卖出去将近1000台,落地价一百多万。这就很玄学了,感觉三体人看了都得把舰队开走,研究不明白地球人的消费行为。这台车,在我看来,它早就不算车了,它是一个行走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拿钱一泡,就能膨胀成一个移动的总裁办公室、一个谈判桌、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面子压缩包。

它的热销原因,你用正常的汽车逻辑去分析,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什么外形霸气、内饰豪华?讲真,它的外形就是个方盒子,跟国内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新势力比起来,设计上简直就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但问题就在这,它的目标用户,要的根本不是什么科技感,而是“一眼就能被认出来”的身份感。那个巨大的镀铬中网,丑吗?可能丑。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圆五百米内,上到八十岁大爷,下到刚会玩手机的小朋友,都知道,这玩意儿很贵。这就够了,这就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你说内饰豪华,第二排是老板的龙椅,带加热通风按摩。是是是,这些都有。但现在哪个国产三四十万的MPV没有?人家还给你配大彩电,配星空顶,恨不得把足疗师傅都给你塞进去。埃尔法那套内饰,说白了就是一种“典中典”的日式精致,一种“虽然我不新,但我用料好”的自我催眠。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我作为一个真的坐过几次埃尔法后排的中年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感觉,跟坐在腾势D9或者理想MEGA里,从功能上说,没啥本质区别。但心理上的区别大了去了。坐在国产车里,你感觉自己是个享受科技的顾家好男人。而坐在埃尔法里,你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一些关于公司战略和人性险恶的问题,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去签一个上亿的合同,哪怕你其实只是去菜市场买个菜。这种气场,就是品牌玄学。

埃尔法神话拆解:它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百万级的社交硬通货-有驾

然后是所谓的配置高,L2级辅助驾驶、JBL音响。这简直是在搞笑。买这车的人有几个是自己开的?司机开的时候会用车道保持吗?老板在后排闭目养神,你敢让车自己拐来拐去?至于JBL音响,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在接客户之前,放一首《好运来》,图个吉利。这些配置,有,是本分;没有,也无所谓。因为这车的核心价值,从来不在于驾驶,而在于“被乘坐”。

至于那套2.5L的油电混合动力,省油?对,确实省油。但你都花一百万买个车了,你会在乎那点油钱吗?这就像一个修仙的道士,突然开始关心今天外卖满减了多少钱一样,突出一个不务正业。省油这个优点,对于埃尔法的用户来说,更像是一个饭后谈资,“诶,我这车,别看这么大,还挺省油的”,潜台词是“我不但有钱,而且还有品位,注重环保”,你看,逼格又高了一层。

所以,这五个所谓的“热销原因”,在我看来,都是表象。埃尔法能持续热销的唯一核心,就是它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仰图腾”。它就是MPV界的奔驰大G,一种硬通货。你买它,不用担心什么保值率,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消费品,而是理财产品。你开着它去谈生意,对方甚至都不会多看你一眼,因为默认你就是这个圈子的人,这就是一张“入场券”。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埃尔法这个东西,已经脱离了车的范畴。它就是个社交工具,我在这分析它的配置油耗,都有点多余了,甚至有点蠢。这就好比你在分析一个爱马仕的包,到底有多能装。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你装。

现在的价格战打得这么凶,各种国产MPV恨不得把家都搬进车里,直接掀桌子。按理说,埃尔法的日子应该很难过。但它没有,它依然活得很好。为什么?因为它的竞争对手,压根就不是那些车。它的对手,是劳力士的绿水鬼,是百达翡丽的鹦鹉螺。会买它的人,就是喜欢它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别分析了。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你,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你觉得它不值,是因为你压根就不是它的菜。而它的目标用户,根本不听你怎么分析。他们只看,隔壁那个姓马的、姓王的,他们买没买。

他们买了,那这事儿,就成了。

就问你气不气?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