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销量暴涨,19万辆大卖,近半来自10万级小车

最近,小鹏汽车公布了它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这份成绩单拿出来,第一眼看上去确实挺唬人的,让人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要一飞冲天了。

你看这数字,2025年上半年,车子总共卖出去了差不多19.72万辆,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几倍;总收入也达到了340.9亿元,涨幅超过了130%。

这些数据摆在桌面上,谁看了不竖个大拇指,觉得小鹏这回是真支棱起来了。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得往深里琢磨琢磨。

小鹏销量暴涨,19万辆大卖,近半来自10万级小车-有驾

你要是把这份成绩单翻来覆去地看,把里面的数字一项一项拆开来分析,你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小鹏现在最大的秘密:撑起这片繁荣景象的,居然不是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二三十万的智能汽车,而是一款售价十万出头,非常亲民的A级小车,它的名字叫MONA M03。

这就让人有点好奇了。

小鹏汽车从诞生那天起,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要走高端路线,对标的是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大牌,满嘴都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高科技词汇。

怎么一转眼,就靠着一款“薄利多销”的平民车来稳住阵脚了呢?

这背后到底是一种高明的市场策略,为了活下去先站稳脚跟,还是说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放下身段来“降维打击”呢?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给这位“功臣”——MONA M03一个大大的特写。

说它是小鹏的“救命稻草”一点都不过分。

你想想看,上半年卖出去的将近20万辆车里,单单MONA M03这一款,就卖了8.64万辆,一下子就占了总销量的百分之四十几。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等于现在小鹏每卖出去两台车,其中差不多就有一台是MONA M03。

这股力量,直接决定了小鹏整个财报的走向。

那这款车为什么能卖得这么火爆呢?

其实秘诀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咱们老百姓最看重的三个字:“性价比”。

小鹏的董事长何小鹏自己都放出话来,希望这车每个月能卖到两万辆。

他哪来的底气?

就是靠着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官方说这车定价在10万到15万之间,但实际上你去店里问,经销商给出的最低报价已经下探到了11.98万元。

在这个价位区间,以前谁是老大?

小鹏销量暴涨,19万辆大卖,近半来自10万级小车-有驾

是比亚迪的秦PLUS EV,那可是常年的销量冠军。

但是现在风水轮流转了,根据一些汽车平台的数据,秦PLUS EV近一年的销量大概是13.84万辆,而MONA M03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5万辆,硬生生把前浪拍在了沙滩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咱们消费者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

MONA M03不仅在价格上比同级别的秦PLUS EV更有优势,而且在一些智能化配置和续航里程上还做得更好。

同样是紧凑型的纯电动轿车,一个更便宜,配置还更高,你说大家会怎么选?

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更有意思的是这款车的出身。

它最早并不是小鹏亲生的,而是网约车巨头滴滴为了自己的出行生意,专门研发的一款定制车型。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项目被小鹏给收购了。

这么一来,一辆原本可能要成为满大街跑的“网约工具车”,经过小鹏的重新包装,摇身一变成了面向广大普通家庭的“国民小车”。

虽然何小鹏为了给自家孩子“抬身份”,在公开场合总喜欢把它和小米SU7放在一起比较,说小米是在20万以上市场的第一,而MONA M03是在20万以内市场的第一,但这番话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出来,小鹏这是在用一个非常务实的姿态,通过一款能跑量的A级车,来换取公司最需要的现金流和市场份额。

说完了风光无限的MONA M03,咱们再把目光转向小鹏一直引以为傲的中高端产品线,那边的情景可就有点“冷清”了。

当MONA M03在一楼大厅里被抢购一空的时候,摆在二楼“精品区”的那些售价二三十万,甚至四十万的车型,比如小鹏P7+、X9、G6、G9,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就拿被寄予厚望的小鹏P7+来说,它的月销量从今年3月份的八千多辆,一路下滑,到了7月份就只剩下五千多辆了。

其他几款高端车型,也基本上是在5月份之后,销量都开始显现出疲态。

纵观整个上半年,小鹏的中高端车型里,竟然没有一款能实现单月销量过万的“爆款”成绩。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小鹏在高端车上舍不得投入,造得不好吗?

恰恰相反,小鹏在给车子堆料这方面,向来是非常大方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

小鹏销量暴涨,19万辆大卖,近半来自10万级小车-有驾

过去的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以前小鹏的车型配置分得太细太复杂,光是一个型号后面就能跟上一大堆不同的字母组合,普通人去看车,光是研究配置单就得头大,最后可能因为选择太困难,干脆就不买了。

现在小鹏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推出的车型都把配置简化了,一般就分个高中低三档,让大家选择起来更直接。

但即便如此,高端市场的竞争环境实在是太激烈了。

前面有理想汽车靠着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站稳了脚跟,旁边有蔚来汽车用无微不至的服务圈住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后起之秀小米SU7更是凭借无敌的流量一炮而红,更别提还有特斯拉和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的围追堵截。

小鹏想在这个高手如林的战场上,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小鹏的“钱袋子”到底怎么样了。

靠着MONA M03这波走量的操作,小鹏的财务状况确实有了明显的好转。

前面提到的营收大幅增长就不说了,更关键的是,亏损收窄了。

要知道,小鹏前几年每年都要亏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而今年上半年,净亏损已经减少到了11.4亿元。

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上来了,整体毛利率达到了16.5%,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也有12.6%。

这个水平,在国内几家新势力车企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开始追赶理想汽车的水平。

这背后就是“规模效应”在起作用,说白了,就是车卖得多了,跟供应商采购零件就能拿到更低的价格,生产线开足马力,平摊到每一辆车上的制造成本也就下来了,这样一来,能赚的钱自然就多了。

但是,亏损收窄,并不等于已经开始赚钱了。

小鹏目前还没有完全“止血”,什么时候能实现盈利,何小鹏自己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而且,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小鹏在一边想办法省钱的同时,另一边却在更大手笔地花钱,尤其是在研发上。

今年上半年,小鹏的研发开支高达4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一半。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小鹏的管理层心里非常清楚,光靠MONA M03这样的A级车来打天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类车利润空间有限,是用来保证公司能活下去的“口粮”,而不是用来实现远大抱负的“山珍海味”。

小鹏真正的梦想,还是在技术创新,在智能化,在那个利润更丰厚的中高端市场。

他们现在走的,其实是一条“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用卖亲民小车挣来的钱,去支撑那个需要持续烧钱、代表着品牌未来的高科技研发和高端车型开发。

这可以说是一场赌博,但对于今天的小鹏来说,这又是一场不得不参与的赌局。

未来小鹏汽车究竟能走多远,关键就要看它能不能在稳住低端市场基本盘的同时,成功地让自己的高端车型也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