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说汽车圈风云变幻,有时真跟追剧似的,你一不留神,主角就换了,人设也直接逆天。
不过讲真,9月那个“汽车界春晚”,不少人把余承东的新发布会当成了大动作预警,说华为这次又要搞个大新闻。
但这一次,他竟然把高阶智能驾驶杀到20万以内?好家伙,这操作差不多跟“白菜价送大航母”一个路数,听起来就离谱。
16.98万预售价,激光雷达还不是摆设,配套高阶智驾,信息弄得齐全,口号喊得也硬气。
说白了,低价高配的尚界H5,就像这几年流行的“科技民主化”,羊毛是真薅到了用户头上。
但问题哪有那么简单?余总的“炸裂定价”是不是拽过头了,华为+上汽到底在下多大一盘棋,真能颠覆市场格局吗?
话说回来,这场发布会热度爆表,很大一部分人其实是在等着看华为这波赌局到底靠不靠谱,智能汽车又能被“重新定义”多少次?
不过,细究下来,这里面藏着不少谜题,乍看光鲜,深扒才知道都是套路。
嘿,且听我慢慢掰开,还原一下这次热点背后的玄机。
提到尚界H5,数据一拉出来,确实挺猛。
不过最近车圈评测多如牛毛,大家见惯了各种参数炸裂,未必就能直接拍板叫好。
你看,这车身长度拉到4780mm,宽1910mm,轴距也有2840mm。
放在中型SUV里,空间已经相当敞亮,堪比大户型,但真实体验还是得看实地上车后的舒适度——这些冷冰冰数字对有点经验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炸裂”的理由。
配置方面,增程版整合了CLTC综合续航1360公里,纯电版最高也有655公里。
说实话,这个续航数字放在现有新能源车主眼里,多少有点“钟南山式”自信了,直接给了那些天天吵着续航焦虑的人一个“闭嘴神器”。
可有意思的是,续航再牛,用户在意的根本不是纸面参数,而是真实场景,谁愿意开着大电量车去雪夜冒险?
但不得不说,技术进步确实让过去死磕续航的焦虑,以及电动车不行的观念,正在慢慢松动。
说到技术,最惹眼的就是乾崑ADS 4辅助驾驶系统,这回全民标配。
配上Max版,直接搞出192线的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什么雨雪黑夜,都说不是事。
探测距离拉到250米,理论上“点到点自动驾驶”听起来跟未来大片一样玄妙。
咱用小区老王的话讲,这智能驾驶就是“能自己找车位,还不撞人”。
但知道门道的人明白,辅助驾驶是“辅助”不是“替你开”。
这玩意跟“全自动机器人司机”还隔着好几层技术鸿沟。
智能座舱也不含糊,鸿蒙原生车机、超级桌面联动、前后排双屏互通,语音助手能跟人对话得跟“东北大姨”一样顺溜。
表面上看是“懂你所需”,实际上还是自家生态绑定,华为的“小艺”当然得帮华为自己卖货。
不过,体验提升,谁用谁知道,坐进车厢里,像在客厅,听歌、看片、查天气甚至骂两句导航,都一套一套的。
底盘直接拉上上汽的70年底盘技术,这波联手确实下了血本。
技术调校,号称“舒适与操控兼备”,估计喜欢“又稳又飘逸”的老司机要小试牛刀了。
安全上,采用超高强度车身,84%高强钢装进去,超级电容备份电源也是亮点,厂家说是“加码安全”,实际上你翻查业内标准,确实比不少竞品舍得下料。
不过话说回来,安全系数再高,真正大的事故还得靠驾驶员自己把控,这种“被动安全”虽然重要,但远没有宣传里那么无敌。
故事越讲越精彩,这背后的资源投入也堪称“大型烧钱现场”。
上汽首期扔进了60亿,大队伍直接建到5000人,配套超级工厂,乍一看就是“硬核造车”,绝不是耍嘴皮子玩票。
余承东现场帮腔,拿贾建旭“出了血本”来做段子,带点玩笑又不失底气。
这种“互相站台”,实则证明了华为和上汽两大巨头的战略抱团,谁都不想掉队。
而最能吸引眼球的是超1500家经销商“报名参战”,保时捷、沃尔沃、路特斯这些豪车品牌经销商都来凑热闹,多少算得上是新势力联手抓住了“传统阵营”的人心。
发布会高调宣布,9月23号正式登陆深圳,预订通道大开,国庆前夕造势,一大波用户跟风抢位,估计现场得“人山人海”。
热点归热点,真相还得回归“性价比+高科技”这个大命题。
现在说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有点像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那阵,大家都在高喊创新颠覆,谁也不肯认输。
20万以内能用上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不再“天价门槛”,这招确实很高明。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智能汽车平权时代真的到来了?或者说,华为对车圈的重塑能不能持久?
一则,激光雷达虽然高阶,但自动驾驶距离完全解放双手还早呢,何况一众友商比如理想、蔚来等也在不停跟进,市场竞争还会“血流成河”。
二则,价格降下来了,对于厂家本身来说是赤裸裸的成本压力,能不能实现可持续,怕是得打个问号。
余承东的“过去二十多万都亏损”,这一句自曝家底,谁都清楚维持高配低价是企业的“硬仗”,行业洗牌肯定少不了阵痛。
有意思的是,尚界H5这波是彻底把智能驾驶拉到“人人可用”的门槛。
以前看车展,动辄三十万、五十万才会出现激光雷达,还一水的“小众玩具”。
如今卖个不到17万的大SUV,激光雷达当家标配,普通消费者纷纷喊“活久见”。
你家楼下阿姨都能开着智能驾驶去买菜,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下沉”。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曾经小众的智能科技,终于变成日用品,未来几年,整个汽车市场格局都要重新洗盘。
哪怕你不是很懂汽车,也能感受到这场变革扑面而来,甚至比手机换代还快。
但凡你稍微留心过车圈新闻,应该记得前几年智能座舱刚出来那阵,网友都在调侃“开车像坐飞机,操作快赶上打游戏”。
现在华为联手上汽,直接让小区门口都能停上“带激光雷达”的智能电动车,再“高大上”的宣传语,终归变成了寻常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
不过,戏剧还没演到大结局。
尚界H5能否成为“现象级产品”,还是得看大规模交付后口碑以及技术兑现。
目前经销商的热情确实高涨,但真正买单的普通用户还需要实际体验来验证。
刚发布的新车,吐槽和赞美并存,舆论场上夸它的多,质疑也不少,一切都还在悬念中。
比如高阶智驾到底能“自主”到啥程度?
长期使用后能不能保持高性能稳定?
还有,准入门槛一降再降,后续服务和安全保障,厂家是否能持续跟得上?
这些“隐形疑问”,都在考验着新旧势力的真正底牌。
而无差别“科技普惠”的背后,也许是更大范围的市场洗牌——谁能坚持到底,谁才能活到最后。
最终,尚界H5这次的亮相,无疑是“用低价砸技术”,也开启了智能汽车新一轮的集体狂欢。
智能电动汽车不再只是“有钱人的玩具”,社会的“科技地板”又一次被抬高。
但在这片看似高光的市场里,每一次技术飞跃,其实都暗藏着成本压力、品牌竞争和用户期望的拉扯。
华为与上汽的这步大棋,不仅仅是一次市场营销,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汽车+科技”的深度融合实验。
纵观行业,未来智能驾驶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关键还看厂商能不能在技术、价格和服务三大维度同时跑得动。
毕竟,车圈不是只要“价格炸裂”就能长盛不衰,“用心造车”才是金字铁律。
好了,尚界H5是不是你的菜?
你会为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买单吗?
你如何看待这波汽车智能化的市场变局?
欢迎在评论区直接开聊。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